生活规律 不少中青年人长期生活欠规律,晚上应酬多,或在家长时间看电视,或上网聊天等,每天到午夜或下半夜2-3点钟才睡觉,因受到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的制约,一般就不能睡实而睡不好;或因晚睡而睡眠不足,早晨睡不醒。这样长时间后,生活规律打乱,就必然会患上睡眠疾病。建议大家尽可能提早到12点钟以前上床,最好是10点钟以前睡觉,早上6点起床。这是最合乎自然规律的睡眠时间,中午有可能再补休一刻钟到半小时,它可补充夜睡之不足,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因此,我们提出“尊重自然,合理作息,顺应四时,有益健康”的辨证观点。
饮食清淡 从当今饮食结构来看,以营养过剩、不合理为主,要注意少吃海货和美味佳肴,或滋腻补品,菜肴以清淡,合自己的口味为准。素菜餐餐有,鱼肉酌量有,海味偶尔有。主食除米饭外,可以加一些杂粮,如大麦片、玉米等,大有好处,可以降血脂,防止肥胖,缓解动脉硬化。
适度体力活动 “体脑并用,精神乃治”,即体力活动与脑力活动相适应,二者不能偏废,才能保持人的体格健壮和精神健康。总的来看,失眠者有的是精神活动超负荷,有的是整天多思多虑,纠结的事情太多而体力活动不足,有的人经治疗好转后,常不易巩固。这是因为人的体力长期废用,肢体功能就会逐渐衰退萎缩,继而影响内脏功能和精神活动功能,往往造成抵抗力下降,多病丛生。失眠症首先易发,其他疾病接踵而至。
注重精神锻炼 现在青少年和上班族普遍存在着期望过高的现象,特别是一些从学业到生活都是一帆风顺的青少年,缺乏反面精神锻炼和教育。当他们一旦遇到不顺遂之事,受到挫折以后,心理承受力差,以致发生失眠、抑郁,甚至精神分裂症。这部分青少年从先天体质上来看,有其内在的弱点,应当加强体格锻炼和精神锻炼,不能整天泡在书堆里。同时,要有点精神上反面事件的教育,使其逐步增加对反面事件的耐受能力,对预防失眠症或其他精神疾病的发生、巩固治疗效果均有好处。
许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
|科|普|活|动|
3月18日上午8∶30-11∶30,“健康睡眠,预防为先”世界睡眠日科普系列活动在市中医医院门诊大厅(芷江中路274号)举办。由全国名老中医王翘楚领衔的数十名睡眠疾病方面的医疗专家将为市民免费提供以失眠为主症及其相关内科杂病,如:心脑血管病、慢性胃病、慢性肝病、更年期综合征、肾虚综合征,以及焦虑症、抑郁症、神经衰弱等其他精神疾病方面的健康咨询。现场还将举行中医睡眠疾病“治未病”科普知识讲座。欢迎市民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