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我婶打来电话说:“你妹妹年底要结婚,连婚宴都订好了。”我吓了一跳,什么时候交的男朋友啊?这铁树开花也太神速了吧?我这个叔伯妹妹当剩女当到了32岁,我们给她介绍的男朋友,够一个加强班了,她全看不上眼,到后来,谁一跟她提这事,她就跟谁急。
见面之后,在我的追问下,妹妹向我详细讲述了恋爱的经过。原来,他们学院在微博上发起了校友会,她加了关注,一开始也就是在微博上发个贴,小聊几句。后来,校友会经常公布一些讲座信息,有著名教授授课、欢迎校友参加云云。参加工作多年之后,再回母校听课,别有一番感触,那心气和学生时代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听课的次数多了,妹妹就认识了现在的男朋友。小伙子是学中文的,比她小一届,很沉稳,在媒体工作。后来又读了在职研究生。两人认识之后,在微博上你来我往,天天都得逗几句咳嗽。可巧,老天做美,他们的工作地点还特近,都在同一商圈里,于是由虚拟到落地,她参加的活动,他也参加。一来二去,两人就来电了。这不,眨眼之间,生米就快煮成熟饭了。
没等明天,爱情就有了收获。相见于听课,和舌尖有关,相识于微博,也和舌尖有关,妹妹管这叫舌尖上的故事。
别说妹妹在校友圈里找到了恩爱情侣,我们这些过来人,也不知不觉地卷到了校友圈里,特别是这两个星期,《舌尖上的中国》走红之后,舌尖上的北大、舌尖上的清华……舌尖上的那点事,全在美食中活了起来。有好事者张罗,我不停地参加校友聚餐,已经是第四顿了,谁做东就吃谁的家乡菜。说实在的,饮食各有口味,有些南方菜,我还真吃不惯。但这份情谊,带给人的感觉特温润。当然,吃只是一个方面,主要是舌尖上的话,让人的关系越走越近。以前聚会,都是以班级、年级为单位,不认识的,一般都不愿去,觉得不自在。现在,舌尖一动,认识的不认识的,只要是校友,就有了链接,互相之间交换名片,全搭上线了。前天,上司看到了校友的名片,竟见缝插针,让我和校友联系,帮单位里办一件事。事是办成了,但是没法酬谢校友,让我好一通尴尬。
吃是舌尖,说也是舌尖,舌尖上出爱情,舌尖上出友谊,舌尖上寄托着我们的好多期待,舌尖也为我们互通有无搭了一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