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已76年的这部寿庆纪录片拍摄于1936年12月21日至23日,地点是王一亭在南市乔家路的寓所“梓园”,全片长45分钟,默片。尽管一些镜头有点模糊不清,但大多数人物镜头却相当清晰,从而使我们能穿越时空,零距离地看到那些相当著名的历史人物和曾经的沧桑世事。
和吴昌硕先生并尊为“海上双璧”的王一亭,是近现代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早年曾经投身辛亥革命,是上海光复起义的领导者之一。他还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海派书画家、实业家、佛学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故被吴昌硕称为“风波即大道,尘土有至情”。为此,1936年12月21日《申报》载《本市各界公祝王一亭寿诞,今日正午跻堂称觥》:“本月二十二日为先生古稀大庆,本市各界领袖蔡元培、吴铁城、李煜瀛、钱永铭、王晓籁、朱庆澜、张群、潘公寿、杨虎、刘海粟、褚辅成、李大超、何炳崧、阎甘园等百余人发起,于今日下午,即假座南市乔家路梓园,载酒名具,跻堂称觥。刘海粟氏并亲撰寿文。”
此部片子就是对王一亭七十寿庆作了全程记录。镜头从中西合璧、典雅清逸的梓园景色切入,花园内有假山池塘,楼台水榭,一方亭内有乐队正在演奏。大厅内寿幛、对联、书画挂满四壁,丹青瑰丽,翰墨飘香。正中的寿星台上,挂的是任伯年的《麻姑献寿图》,两边的楹联为:“善画与书于今罕匹,能慈则寿自古已稀。”左右的横匾为:“无量寿佛”、“茂德高年”。慈眉善目的寿星王一亭先生穿着一身朴素的长衫,戴着一副黑圆架的眼镜端坐在太师椅上,不时起身笑迎贺客。
这一天(21日)来的各界人士有千人之多,片子中是人头攒动,嘉宾云集,主要由王一亭的长子王传薰迎客纳礼。全片的精华与珍贵部分也在这段。在镜头上出现的有西装革履的上海市长吴铁城,一身戎装的上海警备司令杨虎,身穿藏袍的活佛班禅,一袭长衫的海上闻人黄金荣、杜月笙,其他还有叶恭绰、黄炎培、张群、潘公展、王晓籁、虞洽卿、太虚、圆瑛、李大超、刘海粟、梅兰芳、褚辅成等。在当日的公宴上,由叶恭绰致祝词,然后是李大超汇报筹备永久纪念寿翁的经过。值得一提的是王一亭力倡节俭,此次寿庆的宴请,三天全部是素筵,没有山珍海味、大鱼大肉,亦无盛大堂会演出。从镜头上来看,每桌上仅四、五小盆素菜,显得有些寒酸。唯一的礼品是由王个簃编选的《白龙山人画集》一本分赠来宾。
为答谢宾客,王一亭在席后挥毫作画,并专门为京剧名角梅兰芳画梅一幅,梅兰芳站在一旁观摩,神情相当喜悦。22日为杨氏女弟子宴贺。23日为家庆,在立德堂内,王家各房及亲戚按辈份向王一亭叩拜,然后是全家福合影。据王孝方介绍,王一亭本人是不想搞这次寿庆的,还是老友蔡元培先生力促此事,并由叶恭绰、刘海粟等人全力操办,才为我们留下了这段胶片上的记录。
王琪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