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发起这个活动的女生赵安琪今年高三毕业,保送复旦大学,她和同班同学的爱心“接力棒”已交给高一女生范丹婷。在刚过去的“六一”节,小荧星艺术团里唯一的盲童团员吴怡铮收到了赵姐姐和老师专程送上门的童话CD。
高一女生“点亮黑暗”
两年前的暑假,赵安琪在网上看到一个“点亮黑暗”活动的信息,呼吁爱心人士为盲童录制有声读物。虽然此前从未接触过残疾人,但这时,她的心仿佛被敲击了一下。她当即上网买了一套耳麦和耳机,看了网站上其他网友录制发布的书籍,发现大多是国内作家的经典著作和故事书,便从书架上挑选了一本《培根随笔全集》。
录音需要环境安静,虽然是大热天,她还是在晚上关掉空调,紧闭门窗,向父母打了个招呼“我在搞一个志愿者活动,别吵我啊!”就钻进卧室,一个人摆弄起来。
虽然以前曾经熟读两遍,但第一次听自己的录音,赵安琪有点失望——有的地方有停顿,有的地方语速偏快,听起来不太舒服。她放慢语速,又录了四五遍,再加上除噪、增加片头片尾等制作后,将文档提交上网。活动主办方觉得她的作品挺不错,建议她在接下来的录制中调节话筒距离、避免出现吐气声等杂音。半个月后,赵安琪完成了第一本书全部246页内容的录制。
更多同学踊跃参与
开学后,赵安琪向同班同学谈起这个活动,全班41名同学几乎都报名希望加入。经过筛选,30名普通话标准流利、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分工合作,开始录制更多内容。
因为大家都是住校生,所以录制都安排在周末和寒暑假,每次放假回来见了面,学生们就会叽叽喳喳讨论,互相帮忙,解决录音中遇到的难题。他们在收听网上的有声读物时发现,不少人在录音时会一人分饰多角,这样可以避免传递话筒造成的朗读停顿、噪音等问题,有的还加入铃声等各种音效。虽然没有经验,他们也琢磨起来,希望模仿不同的声音。经过不断排练和摸索,他们终于可以一人扮演两三个角色,录音效果顿时丰富了,听起来挺引人入胜的。
虽然高二年级的学习很紧张,一些家长有顾虑,但大家还是说服父母,一直坚持到高三。后来,在学校的爱心活动中,担任校团委志愿者部部长和班长的高一女生范丹婷听说了赵安琪等学长们的公益活动,希望把爱心延续下去。
范丹婷所在班级的同学们也很支持班长的想法,20多名同学报名参加,分成4个小组,分别录制。虽然大家都是新手,而且男生人数较少,声线比较单一,不过,大家还是经常向赵安琪等请教,改进录音效果。范丹婷还打算通过志愿者部的发动,将这个活动引入初中部,形成一个不会中断的爱心“接力棒”。本报记者 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