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大多缺少玩伴
记者与“欢欢的妈妈”宋女士取得了联系。宋女士告诉记者,儿子今年上一年级,每天四五点钟放学以后,就一个人在家写作业,很少出去玩,在学校里只有两个好朋友,但是这两个好朋友一个住在老城区,一个住在西区,距离自己家都很远。
宋女士说,她曾好几次带孩子在小区里转悠,却没有碰到年龄相仿的小朋友。“出来散步的都是中老年人,看不见小朋友。”宋女士告诉记者,一连几次都是这样,儿子都失望了,性格也越来越内向。她表示,希望自己的孩子性格活泼一点,于是在微博上发帖为孩子寻找玩伴。
记者来到兰苑小区附近,对20名学龄儿童进行了采访。
家住兰苑小区的丁奶奶正陪孙女玩耍。小孙女告诉记者,平时除了上幼儿园就是奶奶带她。小女孩表示,小伙伴不少都呆在家里上网、看动画片,很少看见他们下楼。
同样是住在兰苑小区的牛牛,一脸郁闷地告诉记者,“在学校的时候还有几个好朋友,下课的时候能够在一起做游戏,可是一回到家,就是做作业。”
通过调查,记者发现,20个孩子当中有14个缺少玩伴。而这些孩子缺少玩伴的原因多半是,家附近找不到可以玩耍的朋友。
家长感慨自己童年
许多家长表示,类似的情况很少在自己那个年代发生。
居住在月亮园的田女士说,她上小学那会儿,小伙伴很多,都是住在附近的邻居。“我们那儿是平房,晚上吃过晚饭,其中一个孩子喊一声,大伙都出来玩了。”田女士介绍说,那时候大家玩的游戏很多,有捉迷藏、跳皮筋、猜谜语、扔沙包等等。田女士告诉记者,那时候的不少好朋友,直到现在还经常保持联系,有时候还会聚在一起吃饭、聊天。“小时候的友谊十分珍贵,现在孩子没有玩伴真是太可惜了。”
玩耍中可提高能力
对此状况,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符老师说,年幼的孩子处在特殊的身心发展阶段,经常和同龄的孩子交流,能增进他们的信任感和亲和力,长大后更容易融入社会。
对于现在不少孩子窝在家里的状况,符老师表示,孩子长期只与家人相处,或独自呆着,久而久之形成习惯,慢慢地遇事就喜欢逃避,耐挫力会降低,心理承受能力会变差,容易形成不健康心理,最终导致性格缺陷。王勇 孙瑜 黄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