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年前4个月,汽车市场未明显好转,在负增和微增中徘徊,车市没有完全回归常态,正处于十分困难的特殊阶段。通常,整车市场能拉动汽车产业链上游10%和下游25%的发展。车市不理想,拖了汽车产值在整个工业产值占比的后腿,拖了汽车销售在整个社会消费品零售占比的后腿,拖了整个经济平稳发展的后腿,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
2009—2010年,连同家电、摩托车和汽车在内的下乡惠农政策,拉动了5000多亿元消费。其中50亿元一次性汽车下乡补贴,推动农民报废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换购轻型载货车或微型客车,拉动的汽车消费超过千亿元。随着“汽车下乡”政策退出,去年全国汽车业销售陷入2.45%的微增长;汽车零售增速大幅趋缓,只有14%,跌了10多个百分点,远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其中轻型货车和微型客车市场均遭重创,双双滑入负增长泥淖。
有人质疑传说中的已经推出的“60亿元支持推广1.6升及以下排量节能汽车”和可能出台的“汽车下乡”政策,质疑者主张让汽车市场完全依据自身规律运行,理由是前两年车市的刺激政策,造成汽车厂家盲目扩产,也造成有些人消费提前,市场透支。笔者以为,常态化车市理应发挥内在规律的作用,但在特殊困难阶段,根据宏观环境变化及行业发展方向,适时应用国家看得见的手,采取一定的行政干预,既是行业的诉求、用户的希望,也是服从国家大局的需要,争取车市乃至经济平稳发展,实属正常。
我国刚踏进汽车社会门槛,仍然处于汽车需求较快增长时期;只是购车和用车环境方面的限购限行政策,以及汽车使用成本上升等负面因素,损伤了人们的市场信心。此时,国家出台相应的鼓励措施,以此为“支点”,是能够撬动汽车大市场的。在广大农村和中小城镇实施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补贴,完全是项支农、惠农和强农的政策,对建设新农村,帮助农民奔小康,将收到明显的市场效应和社会效果;在大中城市延续以旧换新政策,对促进节能减排和减少环境污染,对加快淘汰旧车和促进新车销售,对加快旧车回收和拆解及有效资源的循环利用,对控制社会汽车保有量的有序增长,以及稳定并扩大就业等等,都将起到“一石多鸟”的巨大作用。
稳经济增长已经成为当前国家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对经济政策进行有针对性的预调微调,完善促进消费政策措施,着力扩大内需,以确保经济稳定增长,就是国家大局。
“汽车下乡”,地方政府有积极性。政策尚未正式出台,重庆市已经率先正式启动新一轮“汽车下乡”。不过,重庆受惠“下乡”车型必须是该市的本地产车,此举有地方保护嫌疑,如果各地仿效,则不利于汽车大市场大流通。
“以旧换新”,大城市更有积极性,汽车厂家也热烈响应。出于越来越严的环保压力、越来越挤的道路拥堵,自然渴求减缓汽车保有增速,控制总量增长,以旧换新无疑是个很好选项。
特约撰稿 张伯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