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心理/人际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8月0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倔孩子凯凯
吴亦君
  凯凯读小学3年级,是大家眼中的“倔孩子”。他很少开口说话,也不与同学一起玩,平时只是闷头自己看书,学习成绩一般。妈妈说这孩子看起来闷头闷脑的,但一旦较起真来,却是八头牛也拉不回的。就说上回孩子爸爸答应假期带他去旅游这事吧,结果因为临时有紧急工作而无法成行, 这孩子就是不依不饶的,拦着爸爸不让出门,直到爸爸跟他正式道歉并且提出了补偿方案方才作罢。

  在学校也是如此,有同学喜欢恶作剧,把长纸条偷偷粘在别的同学背后,其他同学都一笑了之,最多骂几句,可是凯凯却仿佛遭遇了奇耻大辱,对着恶作剧的同学出手就是一拳,结果把同学打进了医院。老师批评凯凯打人,凯凯却觉得老师偏心,以后看见老师也是不理不睬的。同学们从此对凯凯避之不及,老师倒是不计较凯凯对自己的态度,但也说这孩子性格有点怪,不善与人相处,希望家长能帮助他改善。

  来到工作室的凯凯依然是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态度,他紧闭嘴唇,用敌意的目光打量着咨询师,仿佛在说,看你能把我怎么样。咨询师注意到凯凯正处于戒备状态,这种对陌生人的防御心理源于凯凯过于紧张的自我保护意识,很显然,凯凯具有很深的不安全感,他的内心是自我价值不足的。

  进一步的咨询证明了这一点。凯凯的父母都具有追求完美的性格,他们对于孩子从小要求很高。凯凯的妈妈特别好面子,喜欢将凯凯与其他孩子相比。妈妈有个同事的女儿特别有礼貌且能说会道,小姑娘不仅学业出色,表现力也很强,特别受人喜爱。妈妈总是希望凯凯也有如此口才,很小就让儿子学习朗诵、演讲,可是凯凯天性内向,不善言辞,所以老被妈妈批评不够好,弄得凯凯更自卑,越来越不愿意开口,也不喜欢与人交往。久而久之,同伴都远离了他,而他也觉得同伴都缺乏善意,需要防备。

  心理学研究表明,许多父母都是按照“同一”模式,通过将自己孩子与其他孩子的不断“对比”来教育自己孩子的,他们希望自己孩子成为同类孩子中的佼佼者,或者至少接近佼佼者;他们拿自己孩子的短处与别的孩子的长处相比,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无所不能的完美者,结果却事与愿违。

  凯凯和他的父母最后在咨询师的帮助下,学会了接受自己的独特性,积极发挥自己的优势。一旦提高了自信心,凯凯过度的自我保护的防御心理也消除了,他与同学老师的关系有了改善,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吴亦君  亦君工作室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互动博客:http://blog.sina.com.cn/wwuyj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
   第A06版:特别报道
   第A07版:特别报道
   第A08版:特别报道
   第A09版:综合新闻
   第A10版:焦点
   第A11版:科教卫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法治新闻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奥运特刊
   第A18版:奥运特刊
   第A19版:奥运特刊
   第A20版:伦敦眼
   第A21版:伦敦眼
   第A22版:伦敦眼
   第A23版:伦敦眼
   第A24版:奥运特刊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文娱新闻
   第A27版:文娱新闻
   第A28版:文娱新闻
   第A29版:财经新闻
   第A30版:财经新闻
   第A31版:国际新闻
   第A32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人际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上海闲话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3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4版:职场方圆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人才/留学招聘
   第B17版:教育周刊
   第B18版:教育周刊/科学咖啡馆
   第B19版:教育周刊/暑假生活
   第B20版:教育周刊/人物专访
   第B21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22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23版:人才/移民留学
   第B24版:人才
嫉妒是 心灵的毒药
赞美的力量
倔孩子凯凯
新民晚报心理/人际B02倔孩子凯凯 2012-08-01 2 2012年08月0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