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也是如此,有同学喜欢恶作剧,把长纸条偷偷粘在别的同学背后,其他同学都一笑了之,最多骂几句,可是凯凯却仿佛遭遇了奇耻大辱,对着恶作剧的同学出手就是一拳,结果把同学打进了医院。老师批评凯凯打人,凯凯却觉得老师偏心,以后看见老师也是不理不睬的。同学们从此对凯凯避之不及,老师倒是不计较凯凯对自己的态度,但也说这孩子性格有点怪,不善与人相处,希望家长能帮助他改善。
来到工作室的凯凯依然是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态度,他紧闭嘴唇,用敌意的目光打量着咨询师,仿佛在说,看你能把我怎么样。咨询师注意到凯凯正处于戒备状态,这种对陌生人的防御心理源于凯凯过于紧张的自我保护意识,很显然,凯凯具有很深的不安全感,他的内心是自我价值不足的。
进一步的咨询证明了这一点。凯凯的父母都具有追求完美的性格,他们对于孩子从小要求很高。凯凯的妈妈特别好面子,喜欢将凯凯与其他孩子相比。妈妈有个同事的女儿特别有礼貌且能说会道,小姑娘不仅学业出色,表现力也很强,特别受人喜爱。妈妈总是希望凯凯也有如此口才,很小就让儿子学习朗诵、演讲,可是凯凯天性内向,不善言辞,所以老被妈妈批评不够好,弄得凯凯更自卑,越来越不愿意开口,也不喜欢与人交往。久而久之,同伴都远离了他,而他也觉得同伴都缺乏善意,需要防备。
心理学研究表明,许多父母都是按照“同一”模式,通过将自己孩子与其他孩子的不断“对比”来教育自己孩子的,他们希望自己孩子成为同类孩子中的佼佼者,或者至少接近佼佼者;他们拿自己孩子的短处与别的孩子的长处相比,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无所不能的完美者,结果却事与愿违。
凯凯和他的父母最后在咨询师的帮助下,学会了接受自己的独特性,积极发挥自己的优势。一旦提高了自信心,凯凯过度的自我保护的防御心理也消除了,他与同学老师的关系有了改善,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吴亦君 亦君工作室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互动博客:http://blog.sina.com.cn/wwuy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