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同名,想起一个小学同学。那丫头原名叫做陈月琴。三年级的时候,上一年级有一姑娘留级到我们班,也叫陈月琴。班主任老师犯了难,不知道怎么分辨二位。只好对第一位陈月琴说,老师给你改个名字吧,叫陈月萍怎样?这陈月琴的父母大字识不了几个,老师说让改,就改吧。
改为陈月萍上到四年级,居然又有一位叫做陈月萍的女生留级到我们班。这次,班主任老师又跟改过一次名的陈月萍说:反正你已经改过一次了,不如再改一次吧。这次给她改成了陈惠萍。得,原来名字里的两个字被改得一个都不剩了。
如今想想,当初之所以让我这位同学屡屡改名,皆因另两位跟她同名的女生,家里是镇上的;而这位改名的陈月琴,家跟我是一个村里的。老师也许想着村里的人比镇上的人好说话,于是也不管是否侵犯人权,就让人家改名,而且两次改名都找上了她。
然而毕业多年,我们彼此见面,依旧按习惯叫她陈月琴,估计她的户口簿上也从来没改过吧?
这件真人真事发生在30多年前的农村。现在想起来,那时改名比吃饭似乎还容易。如果放在现在,你若让谁去改名,人家定会回你:凭什么?名字是父母给的,哪能说改就改了呢?
办公室里有两位同事,大名皆为杨柳,一男一女,年龄相仿。按理说平日里也不会有太多分不清的地方。更何况一位在策划部,一位在销售部,工作中并没有太多的交集。只是财务部负责造工资表的那位,每个月都要纠结那么两回,每一次发工资或者发奖金的时候,面对同一个名字,都要再三确认究竟是男杨还是女杨,最终才能确定打到他们账户上的款项,以免弄错了不好收场。
最近有一位90后新入职,看到公司里两位杨柳不好分辨,干脆就将二位直接称呼为公杨(羊)和母杨(羊)。有年长者谆谆教导:不能这样称呼他人,太不礼貌了!谁知小丫很不服气地说:我哪里错了?不区分他们为公杨和母杨,难道说还是雄杨和雌杨?一句话让人笑喷了。
两位杨柳原本都是大大咧咧的性格,听到后居然不生气,说雄杨就雄杨,雌杨就雌杨,分得很好啊。双杨并肩立,安能辨我是雄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