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额奖励很是惊人
8月21日晚,东莞市政府在当地一所学校为中国羽毛球队举行奥运凯旋联欢晚会,东莞市委和市政府向在伦敦奥运会上夺得5枚金牌的中国羽毛球队赠送100万元慰问金,当地5家企业则一共赠送了770万元奖金。仅此一晚,中国羽毛球队就收获了870万元。
自伦敦奥运会产生第一枚金牌以来,给奥运冠军庆功发奖的地方政府和企业数不胜数,首金得主易思玲在夺金当日就被某汽车公司赠送了一辆豪车;浙江某房产公司奖励孙杨和叶诗文价值300万元的别墅,青岛某房企奖励张继科价值300万元的海景房。
各地政府的奖励数额陆续出台,如陕西奖励秦凯90万元,奖励郭文珺60万元;云南奖励陈定100万元;江苏奖励陈若琳60万元,南通市另外再奖励120万元;北京市对奥运冠军的奖励不低于100万元;出手最阔绰的当属广东,奥运冠军每人奖500万元另加豪车一辆。
几乎每个奥运冠军在回国后的这十多天里,都在忙着参加接踵而至的庆功或颁奖活动,他们通常都会得到从国家体育总局到所在省、市、县等地方政府的多级奖励,加上各类企业的奖励,业内人士表示,保守估计,奥运冠军获得的奖励收入都在500万元以上,大约相当于中国城市工薪阶层年收入的200倍。
除去动辄几十万元或几百万元的奖励外,奥运冠军们通常还会接到为数众多的企业邀请,参加各类商业代言活动。作为中国第一位男子游泳奥运冠军,孙杨如今的受追捧程度无人能及,业内人士分析,目前希望与孙杨合作的企业可能超过200家。
短视行为有损形象
“运动员的家庭和所在的运动队,的确在培养运动员上付出了很多心血,在运动员成名后,家庭、队伍希望获得一定的经济回报也是正常的需求。”体育产业资深人士王奇近日向记者表示,“奥运会后,奥运冠军们身上的营销价值确实很吸引人,但我们不能只看到钱。”
中国的很多企业只是带着借势炒作的心态去联系奥运冠军,王奇表示:“中国出现的这种奥运冠军运动员营销热,顶多持续两个月,投机的成分很高。现在看到的是企业一窝蜂冲上来,但可能等国庆节一过,奥运的热度过去了,企业又会去找新的营销亮点。”
“中国的奥运营销,四年就火一次,而且时限很短。这种现象会破坏了这个产业。”
王奇表示:“关键的问题,是中国的体育经纪行业现在还很不规范,这些运动员的经纪人,往往只负责考虑运动员能从代言和参加商业活动中获得多少钱,并没有考虑如何对赞助商进行服务,如何评价选择企业的品牌形象,以及怎样让运动员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发挥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不知道维护运动员的形象和打造运动员的品牌。”
“应该看到,有一些企业的投机性很重,它们是希望通过借用运动员的形象来净化自己的企业品牌,对这些企业是需要甄别的。这需要经纪人以专业知识去把握和衡量。但我们现在很多运动员的亲戚和领导,却直接当起了经纪人。体育经纪也是一门学问,不是什么人都能胜任的。”
让王奇感到最遗憾的是,很多奥运冠军的社会公益形象没有被很好地塑造和维护,反而因为过多地与金钱联系,形象受到了损害。
“奥运冠军运动员往往是很多青少年眼中的偶像,树立奥运冠军积极、良好的社会形象,可以在教育青少年方面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为什么伦敦奥运会的口号是‘激励一代人’?因为奥林匹克跟青少年的教育是紧密相连的。但如果一名奥运冠军的形象总是和钱联系在一起,他对青少年的教育意义将如何体现?”
因为奥运营销的参与方都带着很强的功利心,这几届奥运会后,中国每一次奥运营销总是来得快去得也快,但同样是奥运营销,国际奥委会的TOP赞助计划却经过科学的设计,可以在4年的周期里,不断出现营销亮点。
政府跟风助长功利
跟风式的奥运营销同样体现在政府层面,这进一步加重了中国奥运冠军的“拜金主义”色彩。国家奥林匹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体育大学教授任海近日向记者表示,“政府想通过奖励奥运冠军,来显示自己的政绩,提升自己的形象。”
但真实的社会效果是这样吗?对奥运冠军进行奖励,应当在普通大众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尤其是政府的奖励,因为用的都是纳税人的钱,更应关注到民众的呼声,“政府对奥运冠军进行高额奖励,甚至会引起普通民众的反感。”
任海表示,“我们现在,把奥运冠军的价值看得太简单、太功利了。”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