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8月27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祖父母节
尹荣方
  尹荣方

  除了母亲节、父亲节,很多国家如美国、俄国、葡萄牙、波兰、新加坡等国还设立了“祖父母节”,我国的台湾地区,从2010年起,也定每年八月的第四或第五个星期日为“祖父母节”,这天由孙儿孙女去看望或去电慰问老人;或由老人送孙子孙女入学,以增进祖孙关系。现代社会,祖孙关系已日趋淡漠,据说很多国家的不少孙儿孙女不知道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名字,知道祖父母、外祖父母生日的就更少了。

  我们中国,过去最重家庭、重伦理,设立这样的节日,也很有必要。由这个祖父母节,想到我们过去的“祖宗崇拜”问题,因为教民俗学的关系,涉及“祭祀祖先”的诸般礼仪,我曾在课堂上询问学生,除了清明节,你们家是否还有在“七月半”、“十月朝”、“冬至”、“春节”等节日祭祀祖先的?话刚说完,一位学生脱口而出:“这不是迷信吗?”我说:“这是迷信吗!”心想,极左思潮割裂传统所造成的影响于此可见,这且不说。后来我又问学生,你们知道自己的祖父母的生日吗?知道的请举手,结果,八十几人的教室里寥寥五六个人举了手。我又问,知道自己曾祖父母名字的请举手,结果只有一位学生举手,她说她家尚存家谱。这堂课,我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了解自己的祖父母(包括外祖父母)、曾祖父母(包括曾外祖父母)甚至更远的祖先的一些情况,他们的姓名、年龄、职业、居住地、兴趣爱好等,或者,可以通过你,形成你们家的“家谱”。我说,养育你的是你的父母,而养育你的父母的则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我们不应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则我们对父母的养育者同样应怀有感恩之情,这就是我们传统的文化中的“慎终追远”的意思了。

  从前的祭祖祀先礼俗,很多并不是谁设计出来,而是自然形成的。中国人之祭祖祀先,除了有托庇祖宗,以求荫福的意思,更有重亲情孝道,慎终追远的意味。从前人们在“清明节”、“七月半”、“十月朝”等节日,给先人“送酒食”、“送寒衣”,这是对死去祖先“追养”与“关怀”,人们的这种心意,如能扩而广之,显然有利于伦理秩序与个体美德的养育,这就是儒家所谓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了。我以为,这样的风俗,不仅有利于重亲情与孝道的氛围的形成,有利于人们德行的培养,还会引导我们去关心、思索生命与生死问题,所以它是一种良俗。

  康德曾经发问:没有道德,何来幸福?他说,我们不能以幸福作为德行的基础,而要以德行作为配享幸福的条件。康德的意见值得我们深思!幸福与德行的确常常混融一体、和谐一致,然则使“民德归厚”的那些礼俗,还是完善我们的人性,使我们通向幸福之途的津筏,是不容我们小觑的。这是一个大问题,我们在这里不能多述。

  当然,祖父母节之类的节日的设立,主要是为了增进健在的祖孙之间的感情,它与祭祖祀先的对已逝亲人的追念礼仪有所不同,但这两者在内蕴上有可以相通之处,都具有一定的使民情纯朴,使民德归厚的功能,却是无疑的。祖父母节的设立,我觉得或许有利于对祭祖礼仪的连接与传承,所以我主张我们也尽快设立“祖父母节”,让日趋淡薄的祖孙关系,家族关系有所改观,让我们的人性的光辉多多闪耀,让我们的人生频生一些悠远、深邃的情思。当然现代的“祖父母节”也须拥有一些新意,譬如要融入独立、平等、尊重人格等现代公民的元素,这是不消多说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焦点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法治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阳光天地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健园/养生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康健园/保健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祖父母节
名著新改编
又见戴老师的幽默
日行千里传馨香
风晴日暖慵无力
邂逅“幸福姐”
鱼乐
新民晚报夜光杯B05祖父母节 2012-08-27 2 2012年08月2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