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一版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上海老知青徐桔桔重返黑龙江带领百姓致富
~~~上海老知青徐桔桔重返黑龙江带领百姓致富
~~~上海老知青徐桔桔重返黑龙江带领百姓致富
~~~上海老知青徐桔桔重返黑龙江带领百姓致富
~~~上海老知青徐桔桔重返黑龙江带领百姓致富
~~~上海老知青徐桔桔重返黑龙江带领百姓致富
~~~上海老知青徐桔桔重返黑龙江带领百姓致富
~~~上海老知青徐桔桔重返黑龙江带领百姓致富
~~~上海老知青徐桔桔重返黑龙江带领百姓致富
~~~上海老知青徐桔桔重返黑龙江带领百姓致富
     
2012年09月25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点能改变现状的事
上海老知青徐桔桔重返黑龙江带领百姓致富
潘高峰
  本报讯(首席记者  潘高峰)徐桔桔,上海影视集团退休职工,一位35年党龄的老党员。为了40多年前插队落户的黑龙江省黑河市山河村百姓可以过上富足生活,年届六旬的她放弃了高薪返聘的外企工作,告别九旬高龄的双亲和出生不到百日的孙女,与另一位志同道合的北京知青贾爱春一起,远赴黑龙江,扎根农村带领村民搞新型种植合作社,通过大面积机械化耕作,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今年9月,正逢徐桔桔担任村支书的第一个秋季。克服重重困难,山河村在遭遇60年一遇大旱的情况下,仍将迎来每公顷增产3000至5000元的丰收。在两位老知青的努力下,原本破蔽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来年的发展也已在谋划之中。

  乡亲们喜上眉梢,说要为两位老知青树两块碑,感谢她们的无私奉献。两位老知青却说:“给我们留两块墓碑吧,上面写,一个上海知青,一个北京知青,曾经在这里插队,老了,就死在这里。”

  是怎样的感情牵绊,让她们作出这样的选择?本报记者赶赴黑龙江,寻找其中的答案。

  (相关报道见A4版·喜迎党的十八大特别报道)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特别报道
   第A05版:评论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秋令热线
   第A10版:科教卫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法治新闻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读者之声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国际新闻
   第A23版:国际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文娱新闻
   第A26版:文娱新闻·评论
   第A27版:文娱新闻
   第A28版:体育新闻
   第A29版:体育新闻
   第A30版:体育新闻
   第A31版:广告
   第A32版:家居装潢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长三角/专版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世界别处
   第B12版:旅游城市/域外风情
   第B13版:读者俱乐部
   第B14版:读者俱乐部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第B1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0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6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30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3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32版:广告
我国首艘航母辽宁号 上午正式交接入列
做点能改变现状的事
不让百姓失望
“国际友好城市公园”年底前奠基浦东滨江绿地
“五个一工程”昨晚在京颁奖
两馆建成 影响深远
报头
广告
广告
广告
新民晚报一版要闻A01做点能改变现状的事 2012-09-25 2 2012年09月2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