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赛成了“背诵”赛
有专家在论坛上举了个例子。某中学一位同学要随父母到国外定居,全班同学为她举办欢送会。班主任要求每位同学对即将移居国外的同学说句祝福的话,结果很多同学都说得很不得体,有些同学把“长命百岁”“寿比南山”的话都说出来了。其中还有一位成绩很好的女同学,临到她说话时竟脸憋得通红,一个字也说不出来,最后老师只得提议两人拥抱一下才结束这个尴尬的场面。
而在某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举行的一场演讲比赛中,也出现了令人大跌眼镜的情形。那天共有14位同学演讲,但让评委们感到不可思议的是,竟有9位同学是拿着稿子读完的,还有3位同学是背稿子的,只有两位同学算是演讲,其中还有一位同学为了缓解心里的紧张,边演讲边不停地抖腿。
缺乏专门课堂训练
闵行区教育学院语文特级教师王林一语中的地说,青少年口头表达能力的弱化,与学校的语文教育偏差有着密切关联。目前中小学语文教材普遍缺乏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高中语文教材只把口语交际作为语文教材的一个点缀和补充。最突出的是苏教版,在高中三年中只提到一次“演讲”,并且还是作为“演讲稿”写作的延伸而已。人教版和沪教版的教材虽有专门章节,但缺少口语交际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介绍,学生根本无法掌握口语交际的真正技能。这些教材对学生的训练也只是出了几个练习题目,缺少具体的方法与技巧指导。
王林说,在当今只重视书面语的语文评价体系中,人们忽略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在目前的中考、高考的语文考试中,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考查仍然是一个空白。
现代社会必备技能
据王林介绍,美国国家交际协会早在1998年就制定了《培养有能力的交际者:美国中小学教育中的说话、听话及媒体素养标准》,对学生听话、说话制定了极为详细的目标,每一个目标下都有十几条的子目标,有的多达20余条。虽然它不是一个可以直接应用于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但却能为课堂教学目标的建立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方向性的引导。
王老师说,有研究表明在人们日常的语言交际活动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也就是说,口语交际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的高社交化、高效率化、高信息化,要求人们必须具有很强的口语交际能力。而这种“出口成章”能力的形成,最早就应当来自于语文课的口语交际训练。
本报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