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这样学英语
叶铭汉
  叶铭汉  

  我家住在建国东路,那时叫康梯路。大同大学附中就在我家附近。我曾经对大同附中一点也不了解,有一位亲戚说不错,我就选了大同附中。

  大同附中原在南市,抗日战争期间搬到了法租界贝勒路的“律师公会大楼”内。由于校舍有限,半天上课,初中上午,高中下午。我一进学校,发现高中的不少课本都是英文的,这对我这个只有初中二年级英语水平的人来说,困难可想而知。不过,那时候的我很要强,决心攻克英语关。一开始时,差不多每天一上午和一晚上全都用来查英汉字典。过了几天感到这不是办法,查生词几乎用去了全部课余时间,没有时间背生词。这么多的生词也背不过来。与英文散文相比,数学课本的英文就比较容易懂,因为几何、三角都学过,尤其是几何,初中时学的教材就是高中教材的中译本,现在看到英文原著,很快就能猜到英文生词的意思。这样,几乎不用查字典,就知道了不少生词,在增加词汇量的同时,还熟悉了句型,这使我信心大增。我逐渐体会到应该先多读多看易懂的英文书,而尽量少查字典,也就是说,要像小孩学话那样,学整句话,而不是背词典、先学很多单词。于是我就开始多看浅的英文书,即世界地理、几何、三角和一切浅的英文书报,不再每个生词都查字典。第一次看到一个生词时一般先不查字典,如整句意义可以大致了解就放过。等到几次碰到这个词而还不能从上下文猜出它的意义时才查字典。

  我逐渐发现结合上下文和中译文教材的内容可以猜出不少生词的意思,学习的进度就更快了。

  高中二年级,方季石老师教英文文法和世界历史。他教文法基本上不用书,学生记笔记。传统的文法课的教法是:一个一个词类,名词、冠词、代词、数词、动词……依次不分重点地讲下去。他不采用这种传统的教法,而是突出重点,用大部分时间讲动词的各种时态用法,着重反复造句练习,让学生牢牢记住、深刻理解。方季石老师真是把枯燥的文法教活了。方老师的文法课使我特别受益。

  高中念了两年,我的英文水平突飞猛进,不但可以自由地阅读科技书籍,还可以看各类英文杂志。附中的老师,都是教学经验丰富、循循善诱。在数理化方面,甚至国文,都是很强的,为我全面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1942年秋,我离开上海到内地。1944年进了西南联大。1946年西南联大复校,恢复清华、北大、南开三校,我进了清华大学。今天我写这一段回忆,首先是感谢大同附中的老师们,特别是要感谢方季石老师。同时,也想把自己学习英语的一点心得贡献给更多的大同学子作参考。(作者为实验核物理学家、探测器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明日请看《从“黑屋”走向国际》。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民生新闻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法治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上海市第一届市民运动会
   第A21版:财经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深度报道
   第A24版:广告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3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4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世界别处
   第B12版:旅游城市/域外风情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6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0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1版:读者俱乐部
   第B22版:读者俱乐部
   第B23版:读者俱乐部
   第B24版:读者俱乐部
历史的驴友
人与马
钱逸敏的第三把油画刷子
逍遥空灵克莱伯
我这样学英语
刘伯承元帅肖像
新民晚报夜光杯B05我这样学英语 2012-11-20 2 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