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综合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市民热心参与救助流浪乞讨人员~~~
市民热心参与救助流浪乞讨人员~~~
市民热心参与救助流浪乞讨人员~~~
市民热心参与救助流浪乞讨人员~~~
市民热心参与救助流浪乞讨人员~~~
     
2012年12月11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民热心参与救助流浪乞讨人员
962200救助电话量一周翻番
姚丽萍
  截至今天上午,全市18个救助管理站今年共救助800多名流浪乞讨人员。上周,全市各救助站和市社区服务热线向市民公布救助电话,请广大市民一起参与救助流浪乞讨人员。过去一周,申城“救助接力”进展如何,发生了怎样的救助故事?

  传递每个救助电话

  过去一周,市社区服务热线962200共接到270个市民救助电话,较前一周翻了一番。

  “市民们参与救助流浪乞讨人员,很热心。”962200热线负责人龚晓燕说,每个电话都要说清两个“要素信息”,一是救助点位,特别是周围是否有医院、饭店等明显标志;二是救助人数和特征,是否有老人或婴儿,方便专业救助人员及时到场救助。

  “962200的任务就是向全市18个救助管理站传递每一个救助电话,保障救助信息不‘断流’。”龚晓燕说。

  被救老人半数失智

  在松江区救助管理站,小王做了一年专业救助人员,他发现的救助规律是:2/3的流浪乞讨人员愿意被救助,1/3拒绝救助;而在那2/3当中,多数是青壮年,少数为老人。

  “我们站一年救助了20多位老人,有一半是失智老人。”小王说,昨天他把一位失智老人送到市救助站,老人在九亭街头被热心市民发现,因为失智,老人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谁,更不知道家在哪里。

  “我们通常要通过与公安部门合作,由失智老人的家属到救助站认亲,多数失智老人都是这么回家的。”小王说,希望这位老人也能在新年前回家。

  救助站成了“暂住地”

  “你们那里有空调吗,伙食好吗?”打通了浦东救助管理站的电话,有人在电话一端发问。

  “我们是二级救助管理站,有空调,暂时解决温饱没有问题。您在哪里,是否需要救助?”工作人员在电话里答复对方。

  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12月8日到9日一共接到了40多个救助电话,其中不少是这样的咨询电话;这些问题很常见,甚至有年轻人会问救助站里是否有wifi(无线上网)。

  救助站不仅接待流浪乞讨人员,还会被当成“暂住地”。一位医院护工在合同期满后,一时没有找到工作,就先在救助站住了两个晚上。 “救助对象五花八门,大冷天,只要他们愿意接受救助,我们的责任就是把需要帮助的人接回来。”市救助管理站站长周政说。

  本报记者  姚丽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评论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读者之声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艺术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职场方圆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世界别处
   第B12版:旅游城市/域外风情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6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读者俱乐部
   第B21版:读者俱乐部
   第B22版:读者俱乐部
   第B23版:读者俱乐部
   第B24版:读者俱乐部
962200救助电话量一周翻番
《边防治安管理办法》明年起施行
买了一万多元保健品连一张收据都没有
车上遇见不平 老翁挺身而出
广告
新民晚报综合新闻A07962200救助电话量一周翻番 2012-12-11 2 2012年12月1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