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此前中央和地方上有较大力度的补贴政策,新能源车市场却并未因此而获得太大发展。数据显示,在我国电动车示范运行两年多来,25个示范城市共推广示范电动汽车数量27432辆,其中进入公共领域的车辆为23032辆,私人购车数量仅为4400辆。在个别城市,电动车的私人购买数量为零。
事实证明,原先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效果显然不大,因此必须进行调整。新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将不再按照技术路线给予补贴,而是按照节油效果补贴,采取阶梯型补贴方式,补贴金额将分为16个档。据了解,新的补贴政策还将扩大试点城市,同时,四部委正在研究对由一定节油效果的混合动力车给予更大的补贴。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新的补贴方式以节能效果作为标准更科学,将进一步扩大补贴范围,吸引更多消费者。按照新的节油补贴政策,具有节油效果的混合动力车型有望提升市场关注度,同时对于培育新能源私人购车环境将带来更大的好处。
然而也有业内专家表示,尽管阶梯型补贴利好新能源汽车,但从目前政府补贴的实际操作层面来看,仍然存在障碍,执行起来具有较大难度。首先各地财政收入情况不一,统一补贴标准就较难;即使是政策上做到统一,由于外地企业并不在当地交税,地方政府仍然会出台其他政策对其限制。
另外,推广新能源汽车的私人消费进程,不仅需要对整个产业链进行资金支持,破除地方保护主义也成为不少业内人士共识。目前,深圳、广州、上海、天津等地方政府均制定了当地的补贴政策,北京也将于今年上半年陆续出台鼓励私人购买纯电动小客车的政策,包括补贴标准、购买纯电动车无需摇号等。业内人士认为,鼓励当地企业生产的新能源汽车虽有利于推进其市场化,但对整个行业仍存在隐患。这种地方保护主义,对于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将带来负面影响,导致资源的巨大浪费,也不能形成资源优势的互补。国家应该在不损害地方政府发展新能源积极性的原则下,系统解决这一问题。 李永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