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文娱新闻·评论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3月29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努力追寻与观众的共振点
李莉
  □ 李莉

  作为编剧,要说的都在剧本里了,这里想谈几点感受。

  首先是感叹和感佩上海宣传文化主管部门对戏曲新作的支持和推动。《挑山女人》实际上是初演,初演之后各方就如此重视,召开大型研讨会,推动这个戏的修改,我很惊讶,也很感佩。因为我们看多了“锦上添花”,而原创最需要的是“雪中送炭”。很多时候我们创作者的个体力量非常有限,但若有了群体的支持、领导的推动,可能这个戏磨炼提高的速度就会更快一点。

  其次是现代题材的创作要寻找与观众的共振点。《挑山女人》能够达到目前的影响力,很大程度上是我们在创作中努力追寻与观众的共振点。虽然这个戏从目前的剧本和演出来说,都还有许多可以改善和提高的地方,但为什么观众几乎没有挑剔它的某些缺陷和缺点,而是受到了感动,原因就在于此。我想,现代题材的创作,如能找到与观众的共振点,即使戏暂时还不太完美,只要打动和感动观众,我们就可以从这个感动点上找到继续努力前进的方向。

  第三是上海应该发掘与组合自己的原创力量。我挺为《挑山女人》骄傲,因为这个戏全部是以上海的原创力量来完成的,这在当今的新创大戏中比较少见。无论是宝山沪剧团的团队,还是编、导、演、音、美,没有一个是外请的。这就使我们思考:如何培养上海本地的原创力量?如何在现有的文艺院团中注入原创活力?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华雯所在的宝山沪剧团,有一个经常合作的主创班子,多年的创作打磨形成了一种艺术上的默契,这样的创作模式值得提倡。文艺院团有了常态的合作群体,就能逐渐形成自己独立的艺术特色与艺术风格,创造出好戏来。因此,努力培养自己的原创团队,这是包括越剧院在内的文艺院团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挑山女人》现在正进行第二步的修改,听了方方面面的意见,作为编剧,我会积极努力把剧本进一步修改完善。

  (作者为沪剧《挑山女人》编剧、上海越剧院院长)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法治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评论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财经新闻
   第A22版:新民环球
   第A23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4版:新民环球/人物·健康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
   第B04版:休闲/全家乐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现代家居
   第B10版:现代家居/特别提醒
   第B11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12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3版:现代家居/我的经验
   第B14版:家装之窗
   第B15版:新智
   第B16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7版:市场之窗·家电
   第B18版:市场之窗·广告
   第B19版:市场之窗·百货
   第B20版:市场之窗
创作真正有价值的草根艺术
大男人为何流了三次泪
努力追寻与观众的共振点
对新时代文化消费的探索适应
新民晚报文娱新闻·评论A15努力追寻与观众的共振点 2013-03-29 2 2013年03月2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