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焦点
     
本版列表新闻
有人质疑技术能力,有人怀疑商业炒作,有人赞赏探索精神~~~
有人质疑技术能力,有人怀疑商业炒作,有人赞赏探索精神~~~
有人质疑技术能力,有人怀疑商业炒作,有人赞赏探索精神~~~
     
2013年05月07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人质疑技术能力,有人怀疑商业炒作,有人赞赏探索精神
专家解读:“火星一号”靠谱吗?
范洁
■人类火星定居点模拟图 “火星一号”基金会提供素材制图贺信
  见习记者  范洁

  “火星一号”计划一经推出,立刻引发全球关注,这次由民间力量策划的“单程之旅”,能承载人类多年来登陆火星的梦想吗?记者采访相关专家,从多角度剖析释疑。

  “火星一号”计划能否完成载人登陆?

  “我相信所有的科学幻想最终都会变成现实,只是时间问题。”对于“火星一号”计划,美国行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荐扬比较乐观。

  人类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探索火星,迄今已有超过30个火星探测器成功到达,包括轨道卫星、登陆器、火星车等,“近期,基本上每两年适逢地球和火星的相对位置有利,都会有一两个探测器发射。”李荐扬认为,目前探测器发射、地球到火星轨道测控,以及精确定点着陆等技术都非常成熟,因此,从发射和通讯技术角度,“火星一号”计划有一定可行性。

  “不过,载人登陆火星和发射无人探测器的要求完全不一样。”李荐扬强调,前者旅程将超过半年,需要携带包括水、食物等生命支持系统,而对于发射探测器而言,最大限制就是荷载,“但我不认为这是难以逾越的技术障碍,最困难的还是载人环节。”

  根据“火星一号”公布的计划,准备利用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运载火箭实施发射,然而目前该火箭还只能向近地轨道发射货运飞船,毋庸置疑,其中还有很多挑战。

  为什么这是一张“有去无回”单程票?

  “有去无回”的单程之旅,宇航员从此彻底放弃地球上的生活,将“火星一号”计划推至争议的风口浪尖。

  对此,中国空间技术专家庞之浩认为这是为了减少成本和技术难度,实属无奈。火星与月球不同,月球只有1/6地球引力,并且没有大气,然而火星有1/3地球引力,并且有稀薄的大气,这就意味着,从火星发射需要供应双倍的生命保障系统,还要额外的燃料提供足够的动力以克服引力和摩擦。

  李荐扬也认为“单程票”完全是技术限制,以目前全人类的技术水平,从地球发射大推力火箭系统一次耗资要在几千万美元以上,在火星上发射则需要从零开始建造火箭以及发射场,测控系统等,“在未来实现该技术不成问题,但所需时间尺度可能超过人类的生命尺度,所以第一批火星人在有生之年返回地球的可能性很小。” 

  成功登陆后宇航员将会面临什么挑战?

  根据“火星一号”计划,宇航员抵达火星后要建立人类首个永久性定居点,定居点内将分为生活区、工作区、娱乐区以及用来栽培蔬菜的温室。

  李荐扬透露,建立一个自给自足的全封闭生命圈,提供氧气-二氧化碳循环和水循环,用以支持动植物的养殖等,是第一批火星人面临的首要问题,“这件事远比想象中困难,我认为这一步的技术挑战是整个计划里的最大难点。”

  李荐扬告诉记者,10多年前,曾经有一个Biosphere 2试验,就是在地球上建立一个全封闭的生命圈,但是最终结果不甚理想,“既然他们不打算返回地球,而且陆续会有更多地球人到达并定居火星,那么长期生活将面临重重挑战,否则他们只能完全依赖地球上的持续补给供应。”此外,火星上的沙尘暴同样威胁着首批探路者,并对生命保障系统提出极高要求。

  低门槛海选能否产生优秀的探路者?

  根据“火星一号”的招募信息,年满18周岁的地球人都可报名,“低门槛”引起多方质疑。

  “去火星定居的宇航员和其他宇航员完全不同,第一批火星探路者除了需要忍受和适应发射时和在火星上的重力环境,还将面临漫长的星际旅行以及永远定居火星带来的心理挑战。”李荐扬说。

  上海交通大学天文学和科学史专家江晓原教授告诉记者,除了失重、辐射等客观威胁,星际旅行还存在设备故障等意外危险,对宇航员身心素质和知识、技能都有极高要求,“登陆火星是一件九死一生的事,这样民间海选,只要达到18岁,只要没有慢性病,把报名要求降得那么低,不够严肃。”

  不过,海选方式也并非全无可取之处,从几率的角度,参选者越多,最后的人选会越优秀,李荐扬猜测,经过多批淘汰和8年训练,专业、体能和心理依然是确定最终人选的条件,“因为第一批移民火星的人员将是整个计划的关键。”

  这是场民间科技革命还是商业炒作?

  此前,重大的航天突破都是举全国之力实现,“火星一号”计划依靠一个非盈利的民间机构,是否具备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也是外界的主要疑问。

  对此,主办方表示整个选拔过程将制作成真人秀节目,当宇航员启程后,所有后续活动也将全天候直播,希望通过出售转播权获取经费。

  在李荐扬看来,“火星一号”计划的运作方式和一般科研项目完全不同,是一种商业运作,别出心裁的资金筹集模式能否成功还需拭目以待,“不管结果如何,我最希望看到的,是借这次东风掀起民间力量,支持那些仅靠政府资助不一定能完成的科研和技术开发项目。”

  江晓原则认为,“火星一号”计划更像一场“吸金”的商业炒作。资金筹措困难、技术方案存疑,民间机构贸然地宣布载人登陆火星,似乎是在利用“探秘未知,谋求福祉”的科学光环牟利。“星际航行是一个美丽的梦想,在当代科学主义思想下被不顾一切地追求,从一定程度上说,人类正在被科学劫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早间点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读者之声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财经新闻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精华路线/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世界别处
   第B04版:域外风情/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第B17版:旅游资讯
   第B18版:旅游资讯
   第B19版:旅游资讯
   第B20版:市场之窗
   第B21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22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B23版:市场之窗/家电
   第B24版:资讯/市场之窗
专家解读:“火星一号”靠谱吗?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火星
“火星一号”开始倒计时
新民晚报焦点A07专家解读:“火星一号”靠谱吗? 2013-05-07 2 2013年05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