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降息意在“防御”
继4月初日本央行出台新的大规模宽松货币措施后,5月第一周欧洲央行和印度央行相继降息,第二周澳大利亚、波兰、韩国和越南等国央行也加入降息阵营。据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预计,匈牙利、土耳其、以色列和俄罗斯等国央行也将于年内再次启动降息。从全球经济走势和格局来看,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央行正步入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第三轮联合大宽松。
与前两轮主动应对危机不同,第三轮联合大宽松有了更多“防御性”色彩。多国急于降息,重要原因之一是日本新的宽松货币措施引发了各国对于货币竞争性贬值的担忧,担心本币汇率被动升值影响出口。
本轮力度不同以往
然而,第三轮联合大宽松的力度难以与此前两轮相比,更像是第二轮大宽松的“续集”。
一方面,主要发达国家央行的宽松货币政策已接近极限,倾向于更多思考其他创新手段来提高政策效力。另一方面,随着美国经济复苏渐趋稳固,作为全球宽松货币政策重要风向标的美联储已开始考虑缩减购债规模,减小刺激政策的力度。国际金融协会预计,美联储可能在今年底结束量化宽松政策,2015年中期启动首次加息。
此外,在经历第二轮大宽松后,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央行进一步降息的空间已非常有限。例如,澳大利亚央行曾在第二轮宽松期间降息6次,今年5月再次降息后,基准利率已降至2.75%的历史低点。印度央行在5月初完成今年年内第三次降息后,由于通胀仍然高企,降息周期已接近尾声。
人民币有升值压力
国际金融协会亚太部高级经济学家郭丰说,中国央行会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调节流动性,而不会追随其他国家降息。
其一,中国今年第一季度经济同比增长7.7%,高于政府定下的7.5%全年增长目标;与此同时,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4%。经济企稳,物价反弹,意味着货币政策大幅放松的必要性已降低。
其二,日元汇率大幅贬值对中国经济影响不大。一方面,日元的储备货币地位不及美元,中国持有的日元资产相对较少;另一方面,过去10年对日出口占中国整体出口的比重大幅下降,日本已降为中国第五大出口市场,且两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度并不高。
郭丰指出,在全球央行普遍放松货币政策的同时,中国与发达国家市场利率的息差空间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汇率将面临较大的升值压力。
新华社记者 高攀 王宗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