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首届“国际公共艺术奖”高起点评选的思考
~~~——首届“国际公共艺术奖”高起点评选的思考
     
2013年06月0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站在巅峰说“六强”
——首届“国际公共艺术奖”高起点评选的思考
程国政 姜锡祥
■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川美虎溪校区逸夫图书馆前一景
■提乌纳的堡垒文化公园,有集装箱改装的活动场所
■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教学楼总是设计大胆而又充满艺术气息
■纽约空中步道公园,现在成了休闲、公共艺术展示公园
■尼日尔建筑,纯泥制作
■尼日尔建筑,泥巴也很酷、很时尚
■海滩单元:原本蓝天碧水的海滩,放了“囚笼”,游客的感受?
  ◆本报通讯员 程国政 姜锡祥

  ●编者按

  首届国际公共艺术奖项颁发已过去一个多月了,获得奖励的公共艺术项目来自各大洲,项目涉及建筑、环境、装置,甚至过程,可谓是优中选优,百里挑一。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项目的评选是专业人士的纯艺术行为,没有任何外力的加入。获奖项目的公共艺术价值应该是皇冠上的明珠,代表当今的公共艺术的最高水准了。 

  但我们还要问,既然六个获奖项目分别来自五大洲,涉及面、专业性又如此之强,这些项目脱颖而出最后获奖揭示出公共艺术怎样的发展趋势?对我国的公共艺术的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六个项目数过来

  由中美两家期刊共同创设的“国际公共艺术奖”,首次颁发地选择了中国上海。以“地方重塑”为主题的奖项,选择来自全球各地的141件作品,包括壁画、雕塑、社区改造、空间转换、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 

  经过来自英国、美国、日本、中国、荷兰、澳大利亚等6名评委的最后定夺,来自委内瑞拉的“提乌纳的堡垒文化公园”、尼日尔的“尼日尔建筑”、美国的“纽约市空中步道公园”、中国的“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澳大利亚的“21海滩单元”以及荷兰的“厨师、农民、他的妻子和他们的邻居”摘得大奖。 

  “尼日尔建筑以具有功能的艺术作品模糊了现实与幻想,唤起18世纪那种完全融入大自然的浪漫和崇高的概念。”这是评委们给瑞士艺术家诺特·维塔尔在尼日尔北部沙漠一处绿洲中所造泥屋群的评价。这处“委托人”一栏中填着“自我委派”的集雕塑、建筑、大地艺术为一体的泥屋群,是维塔尔2000年开始建造的,每幢建筑都被他冠以功能明确且优雅的名字,如“望月之屋”,“观日落之屋”等;群屋中的一处是儿童学校,可容纳450名儿童上课。 

  获奖的6个项目,个个都让我们眼前一亮。制造21海滩单元装置的德国艺术家施耐德,在澳大利亚悉尼最著名的旅游景点——邦迪海滩,设置了一个又一个四米见方的网状笼子,让原本休闲的美丽海滩瞬间变成了军事禁区、囚牢禁地,虽然笼子里也有蓝色的气垫、遮阳伞,还有黑色垃圾袋,可一旦游人进入,立刻就有被囚禁的强烈暗示:快乐与不安就这样融合在了一起,自由和被监控、隐私和曝光、内部和外部,就在一瞬间,你都错位了、错觉了。 

  艺术家联手居民 

  纽约市空中步道公园是在曼哈顿西区一段废弃的高架铁路上创造出凌驾街道上空的立体公园,公园融合了三个历史时期的特征,成为一条历史与现代共融、建筑与景观交织的空中绿廊。这里是曾经的工业区,原先是一段废弃的高架路,艺术家詹姆斯·科纳、皮埃特·欧尔多夫等在利用和改造铁路结构的基础上,创造出“浮”在街道上空的立体公园。2009年6月空中步道第一部分开放起,就成为城市的主要观光景点之一,步道也成了纽约西区工业化历史的一座纪念碑。需要指出的是,这个项目的资金既不是来自政府,也不是开发商,而是一个以社区为基础的非营利性组织——“空中步道之友”筹募得来。 

  获得一等奖的提乌纳的堡垒文化公园则至今仍未获得任何资金支持,可是亚历杭德罗等3位艺术家依然乐此不疲。公园的基地是一座被废弃的停车场,艺术家们主导着让项目演变成了一场新兴的集体文化运动。附近的居民、更多的年轻人,甚至学生都纷纷加入,回收来的集装箱被组合在了一起,变魔术般“幻化”成功能各异、想长就长的空间。几年来,该项目的占地面积不断扩大,逐渐演变成为一座城市文化公园,办公室、教室、餐饮、绿色和体育区域都有了,各类艺术和科学活动也被不断引入,每天都有超过500名儿童和青少年前来参加文化和艺术活动。 

  过程亦耐人寻味 

  这次获奖的一个项目名叫“厨师、农民、他的妻子和他们的邻居”。说实话,说它是公共艺术作品,开始时真有些“雾水满头”的意思。项目当然是由一群艺术家主导,基地是鹿特丹西部的一个社区花园和社区厨房,是典型的社区居民参与的项目,评委们说:“项目重新定义了绿色农庄的概念”。 

  这里是欧洲重新发展的最大型居住区之一,但上世纪80年代这里却一度为无人之地。2004年,城市把所有权转让给了房屋公司,但该公司在这块敞开的空间上看不到价值,放弃了。2009年,来自斯洛文尼亚、荷兰的多位艺术家和这里的居民一起,接管了管理工作,他们组成了一个8人委员会,负责两个空间,一是开放花园以供生产,二是敞开厨房烹制食物。“吃喝无忧”之后,花园里渐渐有了艺术工作坊、有了经常开展的文化项目,还有一个社区中心,社区居民完整地参与“建立一个场所”的全过程,并享受着社区厨房给街道带来的安全感。“这个项目证明,居民不仅渴望而且可能参与设计他们的城市,他们有能力推进项目的进展,使公共空间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公共社区。”如今,这种过程已经在良好地“四季轮回”着。

  ●链接

  回到现场

  今年4月12-15日,由《公共艺术》(中国)和《公共艺术评论》(美国)两家专业期刊共同创立的“国际公共艺术奖”在上海颁发首次奖项。全球参加竞赛的141件作品分为永久性和暂时性两大类,都是突出“地方塑造”为特点的公共艺术项目,体现出优秀的专业水准、创新的设计理念和高超的建造技巧。 

  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关注和诠释城市生活和地域文化,关注环境空间,关注人文、历史脉络和公众日常生活,体现出公共艺术对于社区再造及重塑市民文化生态的意义。 

  六名评委都是公共艺术领域资深且活跃的专家,评委会主席英国人路易斯·比格斯是著名策展人,曾经任利物浦双年展总裁;美国的杰克·贝克尔是《公共艺术评论》杂志创办人和主编,长谷川祐子是东京都现代美术馆总策展人,还有中国的《公共艺术》主编汪大伟、荷兰阿姆斯特丹艺术和公共空间基金会主管菲尔雅·厄尔德姆奇、巴西圣保罗大学当代艺术教授卡提亚·坎顿,由他们从全球范围内推荐的15名研究员,提名了141件作品。为期2天的评审中,经过激烈讨论,6名评委制定出入围作品(项目)的必备标准,同时评选出26个最佳案例,其中6个案例入选最后大奖。 

  据了解,国际公共艺术奖评选活动今后将每两年举办一次,任何国家都可以申请成为主办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评论·专栏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文艺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海上名家/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2版:拍卖指南/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站在巅峰说“六强”
平等参与
新民晚报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B02站在巅峰说“六强” 2013-06-01 2 2013年06月0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