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正宗宁波人,却做得一手好吃的上海本帮点心——南瓜饼。每逢7、8月南瓜大量上市,我去探望母亲时,她老人家仍然会把我当成长不大的孩子,边念念叨叨我的孩提糗事,边不紧不慢煮南瓜、刮南瓜泥、拌面粉团、煎南瓜饼给我解馋。
油煎成的南瓜饼外焦内嫩,奥运奖牌大小,金黄色彩油汪汪,光瞪眼瞧着都是视觉盛宴。急得我顾不上吃相如何,直接用手抓起一块先放在鼻子底下闻闻,一股热气立刻伴随香味冲进鼻腔、直透脑门。大嘴连锁反应“啊呜”一口咬下半块。一鼓作气连吃3块,意犹未尽,舔舔手指、摸摸肚皮,由衷地腹腔运气发出赞叹:“唔——真好吃!”此时此刻,我仿佛又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
同事陆小姐经常在单位食堂饭桌上听我眉飞色舞谈论南瓜饼,挡不住香喷喷诱惑,就“吵”着要上我家来品尝南瓜饼。可惜我这个人向来手笨,未遗传母亲手巧、更没学会母亲拿手招牌点心,只会吃、会讲而不善于动手。于是硬着头皮在厂报上画个“饼”(该文章系笔者厂报处女作)请陆小姐“充充饥”。
南瓜饼的主要原材料想必来自南瓜。南瓜,本地人叫“饭瓜”,富含维生素A。传统中医认为南瓜性味甘温,具有补中益气、消炎止痛、解毒杀虫之功效。爱漂亮女士若要养颜护肤青春常驻,常吃点南瓜赛过上美容院“做面孔”。
不过近年来关于南瓜是否能辅助治疗糖尿病产生重大分歧:一会儿报道有疗效,一转眼纠正没道理。反复无常简直令人抓狂。
究竟应该向左走还是向右走?我宁肯相信有而不情愿无,根据是母亲的长寿食谱(她虚年龄86)。通常按宁波人传统习惯吃得比较咸。母亲平日里烧菜的确放盐大大超过日平均标准计量(6克),一盆“活杀”青菜炒得像咸白菜。可她同样嗜甜,那是打小养成的爱好,且甜的比一般人吃口重的多,这跟现在流行的养生常识根本相悖。但是母亲血糖从来就正常。因此她口福极好,什么都不必忌口。为此我曾经瞎联想:是不是爱吃南瓜的缘故?莫非南瓜会增强人体胰岛素功能不成?当然本人不是专家,大家阅过一笑置之,不算数的。
并不是所有南瓜全适合制作南瓜饼。最好选那种皮色较深、瓜柄细长匀称、个头稍小的,因为那种南瓜肉厚、皮薄,瓜肉又粉又甜。至于南瓜饼的具体制作过程相当简单,实在不晓得上上百度便一清二楚,我再赘述就不稀奇了。这儿仅仅将母亲做南瓜饼的特殊配方悄悄泄露一点供参考:南瓜泥与面粉(糯米粉也行)的最佳比例为7比3。若面粉放多了,南瓜味就少,色淡,吃口干乎乎;反之面粉放得少,捏不成团,饼会散架,无法油煎成形。另外搅拌南瓜泥和面粉时,记得千万不可加水(南瓜泥中已经含有足够水分)。
国人制作南瓜饼,是把南瓜泥掺入面粉里,讲究“融洽”。南瓜泥同面粉充分搅合在一起,形成互惠共赢局面;洋人制作南瓜饼则用面团包住南瓜泥,强调“个性”。南瓜泥与面粉互相独立各自发展。呵呵,竟然从小小的南瓜饼中也能求证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正因为老外不擅长中式南瓜饼,假如有哪位拿到绿卡移民,赴海外为女儿女婿当免费“钟点工”(外公外婆带第三代最时尚),我建议不妨照搬母亲的“李氏南瓜饼”手艺,在看管小外孙同时,顺便办个营业执照租个门面开个南瓜饼铺搞点副业。结果洋人少见多怪,华人睹饼思乡,保证生意兴隆,财源滚滚。丈母娘“刀拉”赚得笑不动,财大气粗自然不须结账时视别人脸色行事。
南瓜饼营养好、吃口糯,多吃绝对不会发胖,属于绿色食品,博得众多吃货们青睐。即便在饭店圆台面上南瓜饼照样和鲍鱼平起平坐,占有一席之地。但无论是饭店或超市里的南瓜饼,由于要“拗造型”,我嫌南瓜泥加得少以至于南瓜味太淡,远不如母亲亲手做的香、甜、糯。只是如今母亲年事已高,心有余而力不足,做不动了。我无可奈何,淌下的口水经过笔尖统统倾泻在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