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文艺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6月1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闹威尼斯的尴尬
朱其
■威尼斯中国馆展览现场 马琳摄
  ◆朱其

  早在4月份,各网络媒体就在预告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平行展”。显然,这是一场事先安排的宣传预报。但事情还是出乎大家的预料,到5月末,网上正式宣布的“平行展”多达七八个。这预示中国当代艺术酝酿着一场威尼斯中国集体秀。 

  五月底,网络微博上为“平行展”三个字争论。所谓平行展就是自费的“外围展”,却要美其名曰“平行”。有关“平行展”的讨论,很快进入对平行展的运作模式的揭露。据一些参展者说,这是一种商业行为,比如某省投资人去威尼斯包一个大仓库,将仓库像艺博会一样分隔成上百个单元格子,一个格子标单价多少,售给想参展的艺术家,比如要一个格子五万,四个格子二十万,六个格子三十万。据说,上届威尼斯的外围展效益不错,今年参展特别踊跃,不仅格子全部卖完,还供不应求。 

  “威尼斯的宋庄化” 

  随着6月初威尼斯双年展的开展,网上开始惊呼“威尼斯的宋庄化”。以“水淹七军”规模出现的中国军团,在诸多中国外围展上演了近似宋庄艺术节的东方符号装置迷魂阵和怪异行为艺术,比如,纷纷模仿日本物派,使用竹子、树等自然材料做装置,在威尼斯水上凌空悬吊一个和尚,某艺术家化妆成中国受难矿工躺在威尼斯马路上,一对江苏的哭灵职业夫妻在威尼斯哭“孔子”,某青年中国艺术家欲背着一棵树从威尼斯徒步回中国,某上海艺术家在威尼斯造了许多简易模型飞机,喷着雾袭击威尼斯各展场,其助手遭意大利警方逮捕。 

  威尼斯双年展曾是1993年中国当代艺术登陆国际艺术圈的福地,当年首批登陆的艺术家名利双收,之后十年在欧美刮起中国当代艺术展热,而1993年的中国艺术家的威尼斯首次集体展实际上就是一次外围展。潮起总有潮落,至九十年代末,中国当代艺术的声誉已远远超出自身的水平,由于商业化、探索脚步停滞以及“中国牌”效应的审美疲劳,中国当代艺术在西方的展览热告一段落。 

  “开光”神话在发酵 

  事实上,像方力钧、蔡国强等当年在欧美较火的艺术家,现在西方重要的展览邀请也很少。国内核心艺术圈对威尼斯双年展也早已淡漠,但威尼斯双年展的“开光”神话,在国内的媒体、投资人以及尚未进入国际艺术圈的二、三线艺术群体中依然在发酵。大量的报端和网络依然认为威尼斯是世界艺术的“顶尖平台”,一些投资人更是将参展威尼斯看作是一个优秀作品的硬指标,凡是参展过威尼斯的作品不惜重金购买。 

  上届仅有两个中国外围展,事后传言参展艺术家作品大卖、国际展览机会大增。使得本届威尼斯的中国外围展一下子增至七、八个,耗资数千万,某最大规模外围展的参展名额从100人增至140人左右。任何一个国家似乎从未出现过围绕着双年展自发形成的大规模外围展,在西方,只有19世纪末的巴黎发生过印象派以画廊展的方式对抗国家沙龙展。但美国艺术在二战后崛起,也从未在国内外举办过围绕着权力中心的大规模外围展。 

  需要打破旧思维 

  自1993年后,国内的当代艺术群体因海外“神话”,逐渐将双年展看作当代艺术的权力中心。首次围绕着双年展爆发的大规模外围展是2000年的上海双年展期间,之后北京、上海、广州的双(三)年展都是历届都有外围展的景观。似乎只有中国艺术家如此不请自到的围攻权力中心,可算是中国文化的权力意识在一个标榜先锋的群体身上的潜意识反应。但当代艺术群体如此大规模地向海外进军,围攻国际权力中心尚属首次,是一个值得解读的文化现象。 

  显而易见,那些自1993年至今从未接触过国际核心艺术圈的群体,去威尼斯“镀金”的中国梦仍在发酵,但他们在行事方式、语言美学和普遍主义的前卫思想等方面仍处在国内的草根状态,以至于不得不仓促上阵,将宋庄艺术节直接照搬到威尼斯,大闹威尼斯。当然,这并非他们的初衷。但他们有所不知,2013年的威尼斯与1993年的威尼斯舞台已发生语境巨变。 

  当年,中国艺术渴望追赶世界艺术潮流,但随着中国的崛起,国际艺术界已在讨论如何从中国的巨变中吸取创造性启示。在威尼斯上演宋庄艺术节的艺术家们,其想法仍停留在“出口转内销”的旧思维,即如何以新的中国牌吸引外国评论界、策展人、画廊老板的注意,如何以威尼斯的“开光”效应将外围展画册上的作品卖给国内不懂艺术的投资人。 

  显然,大闹威尼斯的中国艺术家,并未在价值观和学识上做好担当中国引领世界艺术的准备。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评论·专栏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博物巡览
   第B04版:文艺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B06版:拍卖专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展厅
   第B08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展厅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展厅
   第B10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展厅
   第B12版:拍卖指南/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大闹威尼斯的尴尬
他们的“艺术”爱过我们吗?
威尼斯:中国当代艺术的欲望地
微观点
新民晚报文艺评论/国家艺术杂志B04大闹威尼斯的尴尬 2013-06-15 2 2013年06月1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