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剧院敢于将歌剧《蓝胡子公爵的城堡》搬上舞台,可以充分说明这间剧院的胆识。这部戏由匈牙利作曲大师贝拉·巴托克根据格林童话里的“蓝胡子”故事改编而成,然而蓝胡子却不再是原作中那个残忍的杀妻者,而是一个将内心用安装着七道门的城堡封锁起来的孤独男人。这部戏中充满着浓重的心理分析的成分,因此尽管只有短短的一个小时,而且台上的演员只有蓝胡子与妻子尤迪特两人,但戏剧性却超乎观者的想象。
这部戏在国内的上演次数寥寥无几,最重要的当属2011年日本斋藤纪念音乐节访问北京与上海时的制作,日本金牌导演金森穣别出心裁地让两位歌唱家饰演“外在的”蓝胡子与尤迪特,而几位舞者则用象征主义的舞蹈动作饰演“内在的”蓝胡子与尤迪特,这样的设计更加重了原作深邃的心理内涵。由于小泽征尔大师的影响力,“蓝胡子”在2011年倍受北京与上海乐迷的关注(尽管小泽征尔后因病缺席了那次的巡演),许多人从那时起才开始了解并喜爱这部戏。然而即便在今天,北京与上海的剧院恐怕也不会随便将这出戏搬上舞台,毕竟相比那些脍炙人口的意大利歌剧或是德国歌剧,“蓝胡子”这出用匈牙利语写成的现代歌剧对观众来说恐怕不会有什么吸引力,足以见得主办方的气魄与胆识。
尽管天津为听众贡献了一个可圈可点的歌剧制作,然而它却远非票房上的胜利,据说两场演出一共只售出了区区数百张票,足以见得《蓝胡子公爵的城堡》这样的歌剧不论是对于天津还是全国的观众来说都有些过于超前。然而让人欣喜的是,已96岁高龄的歌唱家周小燕和87岁的歌唱家郭淑珍分别从上海和北京赶往天津观看了首演。古典音乐市场需要有这样的机构向人们展示真正杰出的艺术,就天津而言,今年的歌剧演出数量与质量竟隐然与坐拥国家大剧院的北京相抗衡,天津的努力值得赞赏。
舞美与实验导演出身的易立明此次为观众搭建了一个工业气息浓厚的舞台,高耸的铁制旋转阶梯与质感十足的筒形墙壁构成了“城堡”的主体,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舞台恰恰成为了天然的“音罩”,使得演出时的声音效果奇佳。在戏剧方面,两位歌唱家的表演得到了舞台元素与乐队的强有力的支援,因此在戏剧层面上为观众提供了足够的刺激。在笔者看来,易立明作为在歌剧方面经验并不很丰富的导演,能够做到这一点已经是他的胜利。
指挥家汤沐海此次是第二次在国内演出该剧(此前他曾执棒上海爱乐乐团演出过音乐会版的“蓝胡子”),因此能很明显地看出他对此剧熟知的程度。尽管乐池中的天津交响乐团水准算不上优秀,但在汤沐海的调教下,乐队音色层次分明,细节丰富,汤氏独特的浪漫风格也充分地融入其中。两位中国歌唱家王东隽与周晓琳都是初次演唱这部匈牙利语歌剧,但却有着十分稳定的发挥,令人刮目相看。音乐与戏剧两个层面上的相得益彰使得这出戏的观赏效果很好,即使缺少华丽的舞美设计与大牌明星,这仍是一版相当有吸引力的“蓝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