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8月15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按下葫芦以后
吴强
  吴强

  一“病”三年多,七天要治愈。难。

  说的是本报前天一版头条报道的延安西路949弄内的违法建筑。说难,可想而知,要是容易,早就做了,不会拖那么久。之所以久治不好,肯定有很多原因,这个那个、如此这般,听上去也一定有些道理——即便本来没有道理,也要想出些道理来。不过,这时候的原因,要改个名字,叫借口,或者托词。

  也不难。因为拆这么一片违法建筑,牛刀杀鸡,举手之劳。昨天新闻跟踪,长宁区拆违办已明确表态:“七天内拆除,否则强拆”——所以,只要决心大,七天时间还是很宽裕的。给七天,否则强拆,这也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行事,充分尊重了违建当事人的实际需求和心理接受度,值得肯定。

  其实,三年多了,有关部门对这片违法建筑心知肚明,居民投诉呼声听出了老茧,却始终没有下大决心。大概是因为牵丝绊藤,所以,尽管也知道违法、尽管也在走程序,但这个“程序”,却好像迷宫,总是走不到头。如果没有这次再报道,究竟何时会解决?恐怕找不到答案。

  说到根子上,恐怕还是内心对法不尊重导致了久“病”不愈。法,是刚性的,写在纸上,贴在墙上,不得逾越,逾越必罚,没啥好商量。法要用来规范众人行为,必须明确可执行,不打折、不含糊,一把尺子量人事,没什么情面好讲。如果这片违法建筑是可以不拆的、可以拖延的;那就没法要求那片违法建筑一定要拆除,要即刻办理。对执法者来说,不能于我有利时,讲法;对我不利时,就不讲法。

  不过,也有点担心。这里的违法建筑在舆论监督下拆除了,原本这里承担的相关地区绿植养护工作,怎么办?会不会也因为这片建筑拆除而打折扣呢?如果打折扣,有关部门会不会更振振有词、心安理得了呢?“呶,违建拆了,养护工作跟不上了!”于是乎,按下葫芦浮起瓢,这里居民要回了他们的绿地,别处居民损失了他们的绿地。这,绝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绿地养护,一定也有相关法律法规,相信有关公司,这次旧“病”好了不会再有新“病”。

  其实,类似这样的城市管理难题还不少,有时真恨不得本报每天有好多个一版头条……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特稿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特别报道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2013上海书展特别报道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市场之窗
   第A2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连载
   第A32版:阅读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环球
   第B06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7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8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B09版:新民楼市
   第B10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11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3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4版:地产资讯·广告/新民楼市
   第B15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6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身份证存安全缺陷应反思
按下葫芦以后
热闹一把,挺好!
培育阅读文化是上海书展第一使命
蝇的对话
山中果有福兴地,何不择其葬乃翁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3按下葫芦以后 2013-08-15 2 2013年08月1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