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徐汇区凌云新村的一位居民,也是晚报的一位忠实读者。8月9日,我致电贵报962288读者热线,反映小区的老年活动室中午关闭,居民无处避暑。第二天,贵报群众工作部记者金旻矣主动来电询问情况,对此事表示关注,下午1时许,金旻矣在怀有7个月身孕的情况下,顶着烈日,赶到小区实地采访,并于当晚出稿,次日见报。她的敬业和热心让我深受感动,我代表小区所有居民感谢她,也祝晚报越办越好,我们会一如既往地支持你们!
本报讯 (记者 金旻矣)“阿拉额老年活动室全天开放了!”昨天,凌云新村居民欣喜地致电本报。上周日,本报社会新闻版报道了蔷薇新村和凌云新村的老年活动室酷暑天不开放或限时开放,致使老人们无处避暑一事。昨天记者了解到,两家居委会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或延长开放时间,或加紧装修进程,“力争让居民过个凉爽的夏天”。
见报后,两家居委会包括街道均对此十分重视。凌云街道第二天就上门实地查看,与居委会及居民召开协商会。大家讨论后决定,早上8时至下午4时30分全天候开放老年活动室,中午不再关闭,增加志愿者管理、清扫活动室。此外,活动室内还装上了55英寸挂壁电视,以供老年人活动娱乐。
而蔷薇新村居委会则称,老年活动室酷暑装修缘于墙壁渗水,接下来将抓紧工期,力争8月中下旬完工,提早开放。同时,活动室还新增了一台3匹的立式空调,以便大家消暑。
编后
就在有关部门即知即改,老年活动室“消夏难”的问题得到解决之际,本报总编办在962288热线中听到了读者真诚的谢意和赞扬。群众是知感恩的,我们每一次的奔与忙,我们每一次的鼓与呼,他们都铭记在心。记者更应懂得感恩,当不负期待,当不枉期盼,“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这是我们必须坚守的责任。谢谢可爱的读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