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相助不再孤单
2007年,邓学义从市区移居到松江文翔名苑小区,常年与老伴米英一同生活。早年间,一次突如其来的意外让邓学义夫妇失去了唯一的儿子,成了失独老人。在一个并不熟悉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又无他人照料,老两口只能彼此慰藉,日子过得有些冷清。
不过,来松江并没有多久,居委会便渐渐熟悉了老两口的情况,邻里们对二老的关心也多了起来。往来间汇聚起的温暖,让邓学义和他的老伴不再那么孤单了。
2010年夏天,邓学义生病住进市区的医院。当时医院不允许陪护过夜,家住隔壁的金龙妹得知后,便早出晚归,每天陪米英一同往返。楼上的许学峰知道米英回家晚,来不及做晚饭,便每天趴在窗台张望,只要看见她家灯一亮,就把备好的饭菜送下楼去。
节日收礼格外温暖
让邓学义和老伴感动的不止这些。2010年6月,文翔居委会开启了为老服务志愿者结对“夕阳无限好”项目,让刚退休的“5060”老人与“7080”老人结对,生活中彼此间能有个照应,精神上也能“解闷儿”。邻居周建春主动成了邓学义和米英的结对志愿者。
今年6月16日父亲节时,周建春一通长途电话让邓学义感动不已。“邓叔叔,我在外地出差,今天是父亲节,祝您节日快乐!以后,我就是您的亲儿子。”而每一个母亲节、重阳节、中秋、除夕夜……邓学义总能感受到邻里的牵挂,一盒巧克力、一份小礼物、一声问候……都让老两口感到格外温暖。
好心邻居值得信任
邓学义身边有很多值得信任的好心人,自家的钥匙,他放心地交到了邻居金龙妹的手上。有时,老两口不在家,金龙妹也会帮忙浇花、打扫房间。每到天气好或换季时,金龙妹就和丈夫一起,把邓学义的床垫搬到自己家的停车位晒晒。到了梅雨季,金龙妹也不忘帮着打理一下家具和衣物。而随手为邓学义家买点蔬菜、水果,更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了。
这些大事小事,全部记在了邓学义的本子里。邓学义戴着老花镜翻看起一页页记录,指着一行行字说:“天热时,他们会专门打电话来问我,空调开了没有?钓了鱼,还专门洗干净给我们送来,这样的事,说都说不完……”
最近,居委会又帮邓学义申请了“心有所依”计生家庭关怀项目的免费家政服务,不久就会有人上门为老人做保洁、洗衣等家务。
邓学义说,他不知该作何回报。不久前,他写了一封感谢信,寄送给了自家社区所在的松江区方松街道。感谢信里写道:“我们失去了子女,可精神上一点也不孤独,这个大家庭真的让我们很温暖。”
通讯员 贾佳 本报记者 刁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