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著名歌唱家邓玉华的演唱,是种美的享受。她那隽永甜美又清澈圆润的歌声,犹如流淌着的清泉般,沁人心肺。如今邓玉华已年逾古稀,仍在歌坛活跃,还保持着当年的那份纯真。
无师自通的北京姑娘邓玉华,年少时就显露其歌唱天才。她17岁被招入中国煤矿文工团,20来岁时已声誉鹊起。
1963年初,空政文工团的词曲作家张士燮、金砂共同创作了当年流行一时的歌曲《毛主席来到咱农庄》,其时,有许多当红的女高音来试唱此歌,但都不太合适。唯独著名作曲家刘炽推荐的新人邓玉华,让人眼前一亮。她优美动听的嗓音,把握作品独特韵味的能力和行云流水般发自内心的演唱,准确诠释了作品的内涵和风格。给歌曲增色不少。邓玉华演唱的这首歌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播后,一炮打响。
当年的“五一”劳动节焰火晚会上,邓玉华在天安门城楼,为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演唱了《毛主席来到咱农庄》,受到热烈欢迎。周总理对身边的同志说:“小邓声音很好,你们要多培养她。”
打那后,邓玉华有很多机会在重大的节庆和外事活动中,崭露头角。有一次,邓玉华在首都各界人士联欢会上,演唱了一首学习雷锋、王杰的新歌《革命熔炉火正红》,唱毕,在场的周总理语重心长地对她说:“你也要像歌中所唱的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你要唱好民歌,还应该多向王昆、郭兰英学习。另外,我还希望你也能学一点西洋唱法,这样能更好地为唱好中国民歌服务。但千万不要学了西洋唱法,就不会唱中国歌了。”周总理的这番教诲,从此成了邓玉华一生追求、奋斗的座右铭。
1964年底,因为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成功上演,作为总导演的周总理,决定把此剧搬上银幕。邓玉华突然接到通知,让她试唱长征路上的《情深谊长》一曲。此歌原本是济南军区文工团原创的舞剧《红流》中的一首插曲,原唱者是位民歌手。但此次《东方红》的舞台上,一直由总政的徐有光用美声演唱。徐有光的演唱也非常出彩,但从作品本身的风格和所要展现的画面、表达的情景来说,用民族唱法更贴切、更合理。初出茅庐的邓玉华,在五名强有力的竞争者中,毫无悬念地脱颖而出。随着影片的公映,邓玉华又跃上了新的台阶。
翌年深秋,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影响甚广的战争题材片《地道战》,其插曲《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要求唱得声音甜美、感情真挚。作曲家傅庚辰起用了正在崛起的邓玉华来演唱,收效甚佳。八年后,傅庚辰在影片《闪闪的红星》中,再度为邓玉华量身定做了插曲《映山红》。邓玉华演唱的这两首作品,也给几代中国人,留下难忘的美好记忆。
1979年,正当年的邓玉华,不幸得了甲状腺肿瘤。手术后,她失声了。这对于一个歌者来说,无疑是莫大的痛苦。但邓玉华为了心中不灭的信念,硬凭着坚强的毅力,不间断地坚持恢复嗓音和练声。十年后,邓玉华竟奇迹般的又站立在北京民族文化宫的大舞台上,举办个人独唱会,轰动一时。自此,邓玉华又开启了她歌唱生涯的第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