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9月29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较真”的书评
张持坚
  ⦾ 张持坚

  书评,就是给已出版的书写的评价文章。我写过,是应朋友之邀为其著作所写,又通过相熟的编辑,刊登在报上。我自己出版的书,也是请友人写的书评,然后在报刊上发表,起到扩大影响和宣传的作用。这是我们这里“操作”书评的通常路子,大家似乎都“约定俗成”,习以为常。当了解了一些美国的“书评”情况后,不禁有些愣神和哑然……

  信息来自两位著名人士,一位是美籍华人学者董鼎山老先生,另一位是我国有影响的作家余华。

  董先生介绍说,美国最权威的书评媒介首推“纽约时报书评周刊”,编辑有二三十名之多。他们的职责是浏览新书,挑出重要著作为发表书评目标,然后与总编辑讨论邀请哪些作家和专家评论此书。办刊态度严肃。一旦发现某书评者与该书作者有亲友或同事关系,立即会在下期发表“编者更正”,指明刊物要尽量避免“裙带关系”,以免失却书评的严正不偏的作用。他还列举了《纽约客》《新领袖》等刊物,说它们对书评也取同样态度,根本不会发表朋友间相互吹捧的书评。

  余华是因美国出版了他的书到访美国后,对他们的书评留下深刻印象的。2003年美国出版了他的《活着》,和出版编辑见面时,她特地嘱咐,不要接受《纽约时报》国际部的采访。事后才知道,因为这位编辑的先生就在这个部门任职,“她担心如果我接受了采访,反腐败部门会怀疑她利用丈夫的职位来推广这本书。”前些日子,余华到纽约,“《纽约时报》评论版的编辑告诉我,我的新书《十个词汇里的中国》英文版出版后,美国《新共和》杂志曾想约他写书评,但得知他和我本人很熟悉后,就放弃了。理由是,他们需要独立的书评。”

  我原先以为,请和作者熟悉的专家学者写书评,有利于把作者的创作意图写出来,也有利于读者对这本书的理解。可没想到这在美国是不允许的,因为他们担心一旦“关系”掺和进来,会失去书评的独立和公正。

  熟人写书评就一定有失“独立和公正”?似可商榷。我猜想美国同仁也未必固执地死认这一点。但他们“死认”的是,熟人和不是熟人相比,熟人写的书评容易出现“说好话”和“吹捧”的现象,从而会偏离公正误导受众。为了“避嫌”,恪守媒介的独立和公正,对受众负责,他们宁愿“矫枉过正”,把篱笆扎得细密严实,不让和作者有关系的人写的书评“钻”到版面上来。

  在封闭的年代,我们习惯从里往外看;开放了,互联网时代了,我们既要从里往外看,更要从外往里看,把人家做得好的借鉴过来——写书评,自觉坚守客观公正的底线和秉持客观公正的职业操守,便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条。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专版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特别报道
   第A14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特别报道
   第A15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特别报道
   第A16版:要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08版:音乐音响/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谈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4版:家装专版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广告
大笑过后是沧桑
甜美心情,甜美图文
“较真”的书评
新书推荐
看美国的大学文化
朱天心的《猎人们》
阳光的舞步
新民晚报读书/星期天夜光杯B06“较真”的书评 2013-09-29 2 2013年09月2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