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一根筷子很难吃着东西,两根筷子一起用才能夹到食物,一把筷子捆在一起就不易折断。”李总理用“筷子论”形象解释了中国对东南亚外交的期望,其中既包含了双边要合作的愿望,更提高了多边要协调的地位,这个简单的比喻准确折射出中国周边战略的目标。
合作共赢是中国在东南亚坚持多年的方针,“筷子论”重申了中国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传统政策。这个大环境并不会因为个别东盟国家与中国存在分歧而发生质的改变,也不会因为外部势力介入本地区争端而逆转。“2+7”倡议(两点政治共识和七个领域合作)则是“筷子论”的具体化,表明中国的睦邻政策并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冲着中国与东盟各国实实在在的利益而来。过去十数年,中国与东盟邻国的经贸合作给各方带来巨大利益,正是对“筷子论”不言自明的证明。
中国不做孤独大国
“筷子论”表明中国不愿做孤独的大国。近年来围绕中国崛起,诸多炒作集中在所谓国强必霸,将中国的发展解读为对邻国的威胁。这从东盟实证经验来看其实非常离谱,但炒作者并不罢休,旨在将中国的民族复兴解释为一孤独霸。“筷子论”明白无误地指出中国与邻国关系的实质,中国绝不是孤独的“大筷子”,这既不是事实,也不符合中国和邻国利益。李总理强调中国与东盟平等互利友好合作的共同追求,希望南海成为和平宁静之海,“筷子论”反映了中国的这个意愿:无论如何解读,也不可能得出“筷子”间是不平等或支配与被支配关系。
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是,有意介入本地区进程的域外势力是否也可能成为其中的“筷子”呢?笔者的看法是,以东亚地区进程一贯秉持的开放精神,只要域外势力从事促进地区合作与和平稳定的事业,当然也可以成为“筷子”成员;反之,以挑拨离间为主导,唯恐天下不乱,或以“大筷子”自居,以一己私利来搅局,与“筷子”精神就是南辕北辙。
建立亚太安全架构
李总理此行一大看点是亮出了中国在东亚地区安全问题上的立场。随着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实施,舆论一度认为经贸靠中国、安全看美国的“二元论”将成为未来亚太发展模式。“筷子论”实质上也回答了这个问题,即地区国家合作不仅是经贸往来,更是地区稳定与和平的支柱,“一筷易断捆筷难折”的道理体现在安全合作上,意义更大过经贸。李总理提出新安全观,全面阐述中国新一届领导在周边政策上最重要的指导精神,即主张在亚太地区全面推行以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为支柱的安全理念,将中国安全与他国安全相联系,摈弃冷战与零和思维,为此,中国首次提出建立亚太区域安全架构的设想。
冷战结束多年,亚太地区已经成为世界增长的中心,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没有建立起可操作的覆盖全区域的安全合作架构。没有一个确保地区安全与稳定的结构或制度,各种现有的以及可能的分歧与摩擦就可能升级,最终破坏发展所必需的和平。同时由于安全架构缺位,使冷战遗留下来的结构以双边或其他形式军事同盟发挥着作用,从长远看并不符合地区国家的根本利益。在这个意义上,“筷子论”也是在政策层面上为未来可行的地区安全架构作好了铺垫,也可理解为中国周边政策的中长期目标是致力于打造维护地区稳定与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地区新架构。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中心主任 赵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