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发生的两件事,乍一看是“浑身不搭界”,仔细想想,“病根”一样。第一件事,“上海市中小学科普校园行科学家巡讲活动”,老科学家在大会堂侃侃而谈,学生们在座位上昏昏欲睡,甚至呼呼大睡。第二件事,今年国庆长假期间,虽然适逢《旅游法》开始实施,但国内旅游市场乱象依旧。首先是各大景点人满为患,其次是景区涨价,再者游客诸多不文明现象再度集中凸显。
在下不才,学问做得不算好,却也多次被找去做各种科普讲座。有次为某区的一批初中生做讲座。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积累,我事先可以说是做了精心准备,力求把内容讲得有趣一点,然而发现场面就很难把控,学生讲话的、玩手机的、传条子的,不一而足。看看不对头,我立马把内容大砍大削,匆匆收场。
起先,我认为是自己定位有问题,然而结束以后,有几个孩子把我拦下,问了一些问题,还很有深度,看来这几个孩子是认真听了的,也深入思考了,他们是“真喜欢”。早知道这样我就不要上这个礼堂了,就找一个小会议室,就和这几个孩子讲,讲深一点,而后和他们多讨论讨论岂不更好?
回想我小时候有段时间每两周一次,去少科站的航模小组做航模,单程要走几公里,不论刮风下雨,一直劲头十足,因为这是我自己喜欢的事,当时没有“加分考虑”,既不是家长,也不是班主任老师强迫我来的。我非常享受这个活动。相形之下,这些听讲座的孩子,绝大多数没有这方面的兴趣,所以对他们而言,这就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受罪”。
同样是科普讲座,在新民晚报和科学会堂联合举办的新民科学咖啡馆以及上海图书馆的上图讲座上,很少有人开小差。因为这里的听众无论男女老少,是兴趣召唤到一起的。大家都是主动报名,名额有限,还不一定能报上。
主事者为“被主事者”做这样那样的决定,而且是没有任何商量余地的强制性决定,往往都是出于强烈的功利目的,当然他们也认为自己是为你好,是为了你的最大利益或者长远利益,例如家长要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政府有关部门热衷于将每一个国定假日凑成“长假”,今年国庆,先休一下,再上两天班,然后再休,实在是做了苦心安排。然而只要政府既想通过旅游拉动经济,又难以将带薪休假制度付诸实施,同长假相联系的种种乱象就不可能有缓解。至于这样做究竟是否拉升了经济总量,或者只是分量平移,局部高度浓缩,那是见仁见智的事,我们只知道我们在休长假,世界经济机器还在正常速度运作。通往市郊的路上,好些涉外企业和单位的员工上下班班车在那几天还是照开不误。
“给点自主权好不好!”让大家在讲究效率,切实着眼社会效益最大化,认真着眼社会公平的大前提下,可以有权安排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