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馆,一楼一楼去看。
药材的展区,有一处仿制西式厨房。精致的桌椅,瓶罐。孩子指指一个高高的瓷罐,示意我往里面看。以为有什么机关,一瞧,是空的塑料饮料瓶,空的牛奶纸盒。原来是把展物当作垃圾筒了。而同层楼面上就有垃圾桶啊!
又来到一间有动物标本的展室,孩子又指指玻璃里面,地上。地上是十几份散乱丢弃的说明书,科技馆里印刷的。玻璃门有细细的缝隙,要把小册子塞进缝里,也是要费一点工夫的。好无聊的举动!于是猜想塞纸人的行为动机:一,是抱着幼儿来的,做这个举动是要逗他一乐?说明书是让你看的,不是哄人的玩具,可考虑过工作人员要弯腰捡拾清除?二,是要跟动物戏闹取乐?可这是标本呀,根本无法与你交流!想起动物园,叫人喂多了塑料袋而撑死的长颈鹿。
这是些多么无可理喻的人。无聊得低级,卑贱。这样的人遇强悍会退缩,遇弱势会显威。
还是老子“到此一游”,要刻上一记的行为动机。连没有生命的标本动物那里都要顽强表现一下。努力往玻璃缝里塞进说明书的那一刻,是相当愉快,相当有成就感的吧。
一个“我”字,是那样强烈,要证明自己、要“价值体现”的念头是这样强烈。而这样的人,往往也就是平日里无所作为的人。
你要顽强地证明自己,没错。请问你为人类做过什么?为生存的环境做过什么?为你的单位与社区做过什么?你为你的亲人朋友又做过什么?你有什么发明创造?你对这个世界贡献了什么?
如果你什么也不能做,没有做,但起码你可以做一个遵守秩序的良民。在人家创造的文明里,什么也不做,才是你应该的“做”。学会安静,行为规矩,恰是在证明你的存在。一个普通良民的存在证明貌似他“不存在”:不随便吐痰,不乱扔垃圾。
然而,想要发声的愿望是这般强烈。凭什么无声?至少我是花钱买了票的。
音乐会上,曲子的间隙,拍了不该拍的掌,从来没觉得犯多大的错,虽则遭致乐迷的蔑视。在哪本书上读到“中国人,自古爱吐痰。”颇搞笑。但中国人,最令人绝望的,就是那些随地吐痰而又觉得是天经地义的人。老外可能无法读懂标本室里的这一幕,深知中国人秉性的我们懂。这一回,更恶劣的是,用人家的赠物制造着自己的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