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晨7时许,记者来到杨树浦路100号工地门口,只见一排摊位已开门迎客。热气腾腾的小笼、锅贴、包子,油腻的餐盘凌乱地堆放在电动三轮车内。见城管到来,早点摊主骑上电动车立即开溜。
这些无证早点摊占据着非机动车道,沿杨树浦路一字排开,有六七个,附近居民说最厉害时有十多个。记者看到,虽然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之间设有隔离栏,但小贩见缝插针,给杨树浦路西向东的交通造成了不小的隐患。
来光顾的几乎都是身穿工作服、头戴安全帽的建筑工人,3元钱一屉的小笼,不一会儿便卖掉了好几屉。这里地处建设中的北外滩,记者看到从东大名路到杨树浦路,一路上都是大型在建工地,少说有四五个。城管队员告诉记者,这里的无证摊贩早、中、晚都有,只要到饭点,小贩们便会聚集过来。
由于摊位影响交通安全和工程车辆的进出,投诉不断,城管也曾多次出面治理,然而反对最激烈的不是小贩,而是建筑工人。一个工人告诉记者,中午11时这里有不少卖盒饭的摊位,10元钱就能吃到两个荤菜,比工地内的食堂便宜许多,附近的一些其他工地,有的甚至连食堂都没有。”城管队员也曾与工地协商,饭点时能否辟出一块空地给经过严格资质审核的单位设立就餐点,然而施工方因担忧食品安全而拒绝了。
【投诉热点】
上周末两天,城建服务热线12319共接受“聚集性乱设摊”投诉237件,市民反映强烈的有:
胶州路190弄口,每天都有多个无证食品摊,一直营业到晚上10时,影响附近居民生活。
武宁路东新路处乱设摊现象严重,每天都有几十个摊位随意摆放。
记者手记
扫清门前雪
犹如一帖帖“烂膏药”,乱设摊死死地黏在了申城各大工地的周围。
为啥情有独钟?做生意、赚钞票,建筑工人要填饱肚皮。为啥难以治理?食堂少,食堂贵,建筑工人只好走出门。
工地说:“阿拉怕担责任!”要是建了食堂,用气、排水、餐厨垃圾……样样得考虑,更头疼的就是这食品安全问题。麻烦!不如“推出门”。
问工地,“侬真的没责任?”少了果腹之处,工人流连无证摊前,万一吃出个好歹,耽误的是工期,受影响的还是工地。何况,上海有关规定说得明白,市容环境“门责自治”,工地应当保障交通无碍、道路整洁。
责任似乎是“推不出门”了,为自己想,为工人计,为城市谋,工地别怕难、别嫌烦,设些价廉物美的就餐点,扫清门前雪。市容顽症的治理,需要你我都“给力”!
本报记者 曹文清
明天热线预告
12月3日上午9:00-11:00
长宁区城管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竺凯
“城市”互动平台
■ 城建服务热线:12319
■ 新民网上海滩微博
t.xinmin.cn
■ 私信新浪微博“@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晚报社会新闻”
■ 值守电话:962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