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初,上海出版的一本儿童读物《哈哈画报》,每月一期,拥有广大小读者。《哈哈画报》主编韩伍先生为了让小读者知道上海历史,特约我写稿。既是历史,就要从头说起。于是我从上海开埠起,自洋人租界、抗战沦陷,到胜利后国民政府末日,整整一百年。这是一部震古烁今、世界独有的一个城市的悲痛史,可是我们不能让小读者读后感到悲伤,在幼稚、天真的小心灵里罩上悲哀、绝望的暗影。《哈哈画报》应该引导读者从悲痛的历史中看到希望,把强暴者自讨苦吃、自作自受的狼狈相和聪明智慧的上海人应付和制服强暴者的巧妙对策表现出来,使小读者看了发出高兴的欢笑。我就从这个要求,搜集素材,编写故事,每月一篇,连载三年,曾获大奖。
我特别要感谢我敬佩的师友贺友直画家,我们以前从未合作,他以连环画成名成家,很少有讽刺漫画。《哈哈画报》请他出山,要连载三年,我是陆续交稿,他是拿到一篇画一面,有的三幅插图,可连在一起,如《乌龟咬洋兵》。有的一大幅,如《过桥也要税》《天晓得》《滑头商人与洋骗子》等。有的就是漫画式的连环画,几乎是篇篇不同,而且他亲自设计版面,每个版也不一样,花样繁多,不重复,不单调,有欣赏价值。漫画本质是讽刺,贺老利用漫画手法,发挥他的讽刺才能,可称一绝。
《哈哈画报》因《百年上海滩》获得赞誉,编辑部要我们继续为《哈哈画报》连载。因我攻读西洋文学,熟知欧洲文化、名人故事。《哈哈画报》要引读者欢笑,我就从西方人幽默的角度,编写米开朗基罗、伏尔泰、马克·吐温、汤姆生等文化名人的风趣轶事,写成小故事。很少画外国人的贺老却以旋转式连环画和动漫的手法描绘出西洋人的幽默。真是妙不可言。
《哈哈画报》知道我童年时代有趣生活,就请我再为小读者写我的童年趣事,我一连写了几篇:《倒数第一名》《吃掉一个“天才”》等。贺老更发挥他的漫画才能,极尽夸张,在《想当大侦探》里,用单线画一问号“?”,代替我面孔,面孔里没有鼻嘴,只有双眼,而双眼里不同眼神,表现我的诧异和愚蠢。在《下台的歌唱家》里,把我画成乌鸦,我自己看了也哈哈大笑。
《百年上海滩》曾交某出版社,社长认为小读者不必知道上海历史,已发稿,不出版——可笑!贺老的珍贵画稿也遗失——可惜!后来我应一家出版社之约,要编辑我与画家们(贺友直、戴敦邦、韩伍、王亦秋等)合作的画册。我选用贺老的画稿,然未引起读者注意。
今年初,在上海市委宣传部和上海文广局的支持下,上海海派连环画中心成立,又恰好遇到了上海开埠170年,刘亚军总编辑向我约稿。我就从刊登在《哈哈画报》上的《百年上海滩》中选36篇,还将西方名人的幽默(五篇)和写我自己的童年趣事(六篇)一并收入,成为我单独与贺老合作的画册,作为纪念,感到非常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