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晴好天气,我家附近的绿化地带,常有爱鸟者在那里遛鸟,竹林深处阵阵鸟鸣,组成悦耳动听的晨奏曲。那些画眉、秀眼等鸟儿被关在精致的笼子里,有好饲料、新鲜水果吃,但依然看着别扭,总不如在大自然中,天高任飞翔来得自由自在。在一片鸟语声中,我想起了鸟的故事。
据《扬州府志》记载,卢守常在陈州任职期间,驯养了两只白鹤。几年过去,一只白鹤因受伤而死,另一只白鹤终日哀鸣,不吃不喝。卢守常悉心照料,白鹤才开始进食。有一天,白鹤围绕卢守常的身边不停地鸣叫,卢对鹤说:“你如果要想离开这里,有天可飞,有林可栖,我决不羁绊你。”白鹤振开翅膀腾空而起,飞绕四周后才慢慢远去。
卢守常晚年多病又无儿女,他归卧黄蒲溪头,深秋丛林;落叶萧索,独自一人拄杖踽踽而行。忽然,发现一只白鹤在空中飞旋,鸣声凄楚,声声感人。卢守常仰天说道:“莫非你是我在陈州养过的那只鹤吗?若是果真如此,你下来吧。”
白鹤从天而降,投入卢的怀抱,以喙牵动他的衣衫,久久不肯离去。卢守常轻抚白鹤悲泣地说:“我老而无嗣,形影相吊,幸有你和我作伴,我当如杭州孤山林逋老人,同你共度残年。”白鹤和卢老朝夕相伴,情胜骨肉。后来,卢守常病故,白鹤悲鸣绝食而死,家人把卢守常和白鹤合葬在丁堰林中。
早年,国画家张大千在敦煌莫高窟临摹壁画,历时半月之久。他每天傍晚常到月牙泉去散步,以减轻一日工作后的疲劳。一天傍晚,张老在月牙泉边发现一只受伤的大雁,抖动翅膀不能腾飞。张老轻抚大雁,给它的伤口敷药。接连几天,他带些粮食喂养大雁,当时粮食比较紧缺,他是从自己的口粮中省下了的。几天过去,大雁伤口痊愈,张老给大雁喂了最后一次粮食,大雁绕着张老飞舞几圈,一声长鸣,升空飞去。
张大千完成临摹工作,他坐上了车子,依依告别敦煌、告别月牙泉,举目向空中仰望,默默地向大雁告别。
车子开动了,突然从天空中飞来一只大雁,随车飞舞,连声鸣叫,不肯离去。张大千急忙叫喊停车,他打开车门,大雁扑向张老怀里,张老抚摸大雁说道:“谢谢你来送我,你快回家吧……”张老一松手,大雁绕着车飞舞几周后飞向远处。
我记得,扬州平山堂前有个“鹤冢”,那是好心的住持星悟为纪念一对情深意切的白鹤安葬的地方,并且立碑说:“世之不义,愧斯禽。”坚守信义的好鸟人称义禽,从古到今,义禽和人类亲密接触,和谐相处的佳话也在激励人生。有些活在世上的人,尔虞我诈,伤天害理,捕杀野生,面对义禽,能不羞愧?
义禽与人类和谐共处的佳话,应当好好流传,心灵沟通,大爱无疆,这不仅是生态平衡的需要,也是创建美好生存环境、实现祥和安康世界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