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遗憾
“中国艺术品鉴证备案服务”是雅昌推出的为艺术品建立“身份证”信息的服务,这项服务从艺术品源头出发,包括艺术家本人对原作进行鉴定、高清图像采集、对艺术品进行物理检测、数据存储备案、国家版权局登记备案、艺术品认证等措施,为每一件艺术品建立唯一、权威的“身份证”信息。
该艺术品“身份证”中的所有数据信息(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将全部纳入备案数据库,实现备案数据云存储,可查询,可验证,这些数据信息将与艺术品永世相伴,让艺术品真伪信息可追溯。随着时间推移,拥有艺术品的藏家,可随时根据作品上的唯一性标记,进行线上线下比对。目前,鉴证备案的品类主要是在世艺术家的平面类作品,包括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水粉等。
近来苏富比拍品苏轼《功甫帖》的真伪争议沸沸扬扬,至今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能让今人作出科学可靠的判断。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万捷说,雅昌“鉴证备案”服务就是要避免类似的遗憾。
辨别真假
以艺术家卢甫圣为例,首先将面向全球征集卢甫圣从艺以来的所有作品。其次,由卢甫圣本人亲自鉴定,全程摄录艺术家的鉴定过程。接着,由雅昌中国艺术品鉴证备案中心进行技术备案,分析对比艺术品纸纤维状态,色墨的附着点,颜料的物质成分结构、元素成分,由鉴证中心进行技术备案。最后,鉴证备案中心将为藏家制作高精密度的防伪作品鉴定证书,并结集出版鉴证备案的作品,鉴证备案的数据同时将存入中国艺术品备案数据库,供公开查询。
当代艺术品市场最让买家与藏家纠结的,就是艺术品的真假问题。当代艺术品有了可靠的“身份证”,投资者就可大大降低购买风险,为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卢甫圣承认,自己的作品也曾被他人仿冒。他表示,雅昌此举彻底改变了过去文献保存的方式,是对艺术品负责的表现,让收藏者摆脱对艺术品真伪的困扰,拥有很好的前景。通过艺术家本人鉴定和技术鉴定,在第三方平台上留下永久的证据,作品即便多次流通,真迹还是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减少伪作的危害。
保障安全
董事长万捷介绍,目前,已有832位在世的国内外艺术家加入签约队伍,目前不做过世艺术家的作品和古代艺术品的鉴定工作。已经做鉴证备案的作品,可以提供该作品对应的二维码信息,用户可通过手持设备获取艺术品真迹的信息。已做过鉴证备案服务的艺术品,可以联系鉴定中心,通过送鉴艺术品与备案数据的比对进行鉴定。雅昌是全国第一家推出这项鉴证备案服务的企业。雅昌方面承诺,储藏艺术品原始“基因信息”的数据库不会对外接连,并采用高级别的加密技术,以保障数据安全。另一个基础数据库对外开放,可供查询。
本报记者 林明杰 乐梦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