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里,偶尔翻看略微泛黄的月份牌,倒是新鲜。1918年元旦,仁丹公司在天津《大公报》第二版刊发整版贺年广告。是年兴于沪上的月份牌画已风靡津门。美女画附加商业广告,实用性强,新奇独特。画中佳人的明眸与微笑,还有那一袭得体的旗袍,最时尚的人与衣相互映衬,水乳般的和谐。别说现在是“读图时代”,当年也是一样的,人的视觉本能自是如此。
鸦片战争后,洋商入埠倾销商品,先进彩印技术也间接传入,新生的民族资本家照仿洋商在商品中附带印有美女、风景、静物等外国画片进行商业宣传的做法,并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与洋行竞争。久而久之,自然而然被大家称为月份牌。较后期的月份牌广告画则逐渐省略了年历的部分。
月份牌的画家是极聪明的,不仅抓住了商家的需求,对于市场大众的方向也甚为敏感。他们创造时尚,游刃有余、拿捏得当。他们对于社会角色掌控是入木三分;他们用合适的笔触和独特的角度去表达他们心中的理想。这也见证了上海的城市化进程,体现了当时的审美观,好看。
民国的一般商家行号亦普遍会做商品附赠品,讨好顾客。凡是送的,大抵人见人爱,供不应求的,间接也打响了自己的牌子。估衣街元隆绸缎庄在广告中向读者致贺同时,文字构成凉亭的图案,赠送月份牌画的形式颇具匠心;先施化妆品公司在1931年元旦前,于天津《北洋画报》刊登该公司所赠送月份牌画的样片,并云:公司对于此项赠品,凡购货之主顾,均以此相赠,其宣传效应,自是巧妙。
婚纱加身的西式婚礼自上世纪三十年代起就在都市里流行起来了,“洋气”便是一个极时髦的词汇,包括手不释卷的中国式学生装,与如今的咸蛋超人式校服相比又有何感想?一个时代变革的产物也间接反映了这一时代的审美和修养,这些修养便是月份牌画家们给与我们的时尚信号;还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母子题材,气质温婉、恪守相夫教子的传统风气也是他们的笔下所倡导的。
月份牌是美女和风景的代名词,古代四大美女以及旧时名伶、名模在月份牌上最为常见。广告的商品大多是香烟、电池、百货、保险、肥皂、酒类等。这种广告既满足了市民对美的欣赏,又促销了产品,因而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月份牌的绘画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可以说,它留给了我们一面时代的镜子。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如今再回看这些作品,那些飘渺在老月份牌里的香鬓云衫、韵致天成的淑女,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旧时上海商业的美丽图腾。此时,画中人必定远去,画面就像是一张相片永远定格在那里,如今从她们身上依稀感受到的一身时髦外婆范儿,怀恋?眷顾?还是遗憾?
时髦外婆之后,我们还能想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