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销售业绩超过千亿的房企数量已扩容至7家。
从业绩增速来看,房企正呈现明显的“越大越快”趋势。数据显示,2013年千亿级房企的销售额平均增长了45.57%,业绩在500至1000亿之间的房企平均增速43.18%,而业绩在100亿至500亿之间的房企平均增速也达到37.59%,均高出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增速30%。
土地难再“套牢”开发商
数据显示,2013年上海经营性用地出让面积达到859万平方米。其中,五家千亿房企(除万达和碧桂园两家在上海没有住宅用地的房企外)共计拿地279.9万平方米,这一数字环比2012年上涨了151.4%,远超同期全市土地出让面积70%的涨幅。在拿地资金方面, 2013年“千亿房企”在上海土地市场的“花销”总计达到了321.2亿元,远超前年的241.3亿元。
2013年全国土地市场的火热很容易让人联想到2009-2010年间的“抢地热潮”。彼时,全国各处地王不断涌现,土地市场空前火热。然而仅一年后,限购等调控政策使得楼市一蹶不振,之前高价囤地的各大房企纷纷被手中的“地王”套牢。
又一波“购地潮”之后,各大房企会否再次被“套”?
从“资金链”来看,这种风险再现的可能性并不大。数据显示,2013年前11个月,40家上市房企的融资总量达到了2080亿元,同比增长85.7%。与此同时,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融资成本也会逐步减少,这使得大型房企的融资难度相对较低,资金链也更加牢固。
融创中国去年的业绩达到了508亿元,位列全国房企第11位。融创董事长孙宏斌近日表示,13年房企平均的融资利息在13—14%左右,而融创是10%。随着融创的不断发展,14年有望再度降低融资成本,将利息降至9%。
“高周转”带来“好业绩”
2013年“捷报频传”的背后,是房企提高开发频率、加快周转速度的模式升级。
数据显示,2013年业绩超千亿的房企平均开盘速度均在10个月以内,而2013年初增加的土地储备也有相当一部分在年内便进入了市场,平均开盘时间在8个月左右,比往年明显缩短。
从具体城市来看,地价高涨的一二线城市项目开盘速度明显快很多,在上海,万科、中海、保利等房企都采取了“短、平、快”的开发模式,绿地集团的最快开盘速度则达到了令人瞠目的6个月。
克而瑞上海研究机构总监薛建雄认为,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房企面临的市场环境也愈发复杂多变。开发周期越长,房企开发风险越大。2013年,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企业纷纷对产品线进行调整,以此加快开发速度。
丰富“产品线”备战2014
土地市场作为楼市的晴雨表,清晰的展现了“千亿房企”在上海的战略布局。
数据显示,2013年千亿房企在上海共摘得12幅楼板价在15000元/平方米以下的住宅地块,总计113.5万平方米。其中,恒大地产2013年拿下的5幅地块全部位于松江、嘉定等区域,平均成交楼板价为12472元/平方米。此外,中海地产也在7月摘得一幅位于松江的宅地,楼板价为10028元/平方米。
如果说作为上海楼市的“新人”,把刚需产品作为进入上海的“先锋”只是延续了恒大在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的话,那么一直专注于开发中高端楼盘的中海地产开始布局刚需市场,就更加明确地体现了房企调整“产品线”、加快周转速度的战略布局。
另一个有着明显转型“意图”的便是万科。虽然2013年公司在上海仅摘得两幅地块,但其用途均为“住宅和商业”。万科于去年提出的“做城市配套服务商”的全新定位,有望在今年迎来第一批成果。
对房企来说,“千亿”只是一个数字。无论是对“千亿”已不新鲜的万科、绿地,还是刚刚跻身千亿俱乐部的恒大、中海,都开始跳出数字,调整自身战略以应对新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