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月间我在苏州,为了青春版《牡丹亭》4月到台湾作首演,天天到苏州昆剧院去看演员排练。这次制作青春版《牡丹亭》是集合两岸戏曲界文化界的菁英共同打造的一项巨大工程,引起各方瞩目,因此剧组人员都很紧张,日以继夜地在磨戏。有一天,我正在排练室里盯场,院方通知我,上海电视台的曹可凡先生到苏州来,要给我做一个专访。这次访问有其历史意义,那是在中国大陆第一个电视栏目访问到我与青春版《牡丹亭》,日后我为推广青春版《牡丹亭》不知上过多少次电视节目,都是“可凡倾听”起的头。
我早就听闻“可凡倾听”是受观众欢迎的一个栏目。经过那次访问,我见识到一位名主持人的风范及特质。主持一项高水准的电视栏目而能历久不衰,常年受到观众的喜爱,真是谈何容易。首先主持人选择受访者及栏目内容必须有极高的灵敏度。曹可凡先生不辞远道而来访问我制作昆曲青春版《牡丹亭》的来龙去脉,我想他早已意识到这项两岸合作的文化工程具有高度的新闻性及文化意义了。后来青春版《牡丹亭》果然变成了海内外众所瞩目的“文化事件”,曹先生的报道拔得了头筹。在访问中,我讶异曹先生对我的背景了如指掌,我想在访问前,他对我的背景资料一定下过一番深功夫。主持人对受访者的了解程度,往往决定访问内容的高下。曹可凡先生还有一项本事,一坐下来马上能解除受访者的心防,与受访者如同故交,侃侃而谈,把受访者的心里话很自然地引导出来。这样的访谈,才能倾听到受访者的心声,具有一定的深度。
这些年来我跟曹可凡先生数度交往,变成了朋友,于是更了解到他成为名重一时的电视主持人绝非偶然,这个时期,两岸三地有头有脸的文化人他几乎全都访遍。2008年10月,曹可凡先生到台湾做访问,我们在台北会面,做了第二度的专访。那几天刚好从上海传来大导演谢晋突然辞世的消息,而曹先生正在做谢晋专辑,我们的话题自然就转到谢晋导演身上,因为谢晋拍过我小说改编的电影《最后的贵族》,他的儿子谢衍也导过改自我小说的《花桥荣记》,我跟谢晋父子都有二十年的交情,两人先后去世,令人不胜惋痛。谢晋导演不仅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人格人品、个人魅力,更叫人怀念,我知道尤其是上海文化界对他又敬又爱。在访问中,我回忆起跟谢晋导演交往的情况,不禁伤感起来,觉得眼眶发热。我发觉这时坐在我对面的主持人,敛起了他往常的笑容,满面悲肃,眼中也在闪着泪光。我知道他跟我同时在追悼着一位文化巨人。我心中想:曹可凡也是个性情中人。
十日谈
倾听的背后
明日请看《是和棋,却很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