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行车道一个“主体地位”。上世纪90年代之前,城市都有自行车专用道的,而且很多专用道还是绿树成荫。这些年大城市的道路交通设计理念,多是以方便汽车行驶为主,自行车道经常被占,让骑车人无路可行。现在,我们的交通规划应该有所校正,一点一点去修改、去完善。
给自行车一个“社会VIP”待遇。为自行车提供全面系统的服务是让自行车回归社会主流的重要条件。车库应该多建、建好,停车点应该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政府部门应当继续在设备、资金上多投入,加强自行车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数量和网点密度,真正达到安全、方便、快捷的程度。
“自行车文化”的重建需要政府带头,需要社会舆论的支持,需要先锋人物的示范。倘若将自行车与非常积极的价值挂钩,比如自由和健康,乃至使之成为个人活力的一种象征,成为一种低碳、环保生活方式和态度,那么这样的价值理念就会在社会实践中成为风尚。
由此,我们期待“自行车王国”的荣誉重归。当城市的空气更清新,道路更宽敞,“骑乐无穷”的生活将更有趣味。(万应慧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