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2: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4月03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渔猎民族的原始味道
王宇萌
  文/王宇萌

  黑龙江饶河县四排乡位于大顶子山下乌苏里江边,它是目前赫哲族文化保存得最完好的一个村子。村里近百户赫哲人家至今守着传统渔猎生活方式,春打开江鱼,秋打马哈鱼,冬季则打冻网或冬钓。其主食也一直以生熟鱼肉为主,近代则吸收借鉴了一些汉族的烹调技法,但传统食法仍保持着一定的地位。当吃过这里的赫哲鱼宴后,您一定会有“五岳归来不看山,四排归来不吃鱼”之感。

  原生态的食鱼方法

  饮食即民俗,一个地方的饮食文化是最能体现其风土人情的,赫哲人的饮食一如他们的民族特质——粗犷而又原生态。赫哲族渔民为了考验初次到来的客人是不是真正的朋友,就会拔刀从活蹦乱跳的活鱼身上割下一块肉,用刀尖儿挑起递给他。客人如果从刀尖儿上咬下鱼片吃掉,那就会成为赫哲人的朋友,得到热情的款待;否则别想进赫哲人的家门。

  为了表示对客人的尊敬,赫哲人常以“杀生鱼”招待亲友和客人。杀生鱼,对鱼的要求比较严格,不是什么鱼都可以用来杀生鱼的,多是用鲜活的鲤鱼。杀生鱼首先要贴着鱼脊骨下刀,片下鱼身体两侧的肉,然后在鱼皮上把肉切成丝,剔下放入盆里,倒醋没过,此为“煞”。因此杀生鱼,也叫“煞生鱼”。除了鱼肉外,带鱼鳞的鱼皮也不必弃之,可用树条子挑着架在火上烤,待烤得鱼鳞炸裂,散发出焦香味儿,去掉鱼鳞,切丝拌入鱼肉盆里,再加盐、葱花、香菜和辣椒油等一些佐料搅拌匀了,一盆杀生鱼就算做好了。

  到赫哲族人家去做客,还有两种食品肯定是少不了的,那就是烈酒和削冻鱼片儿。由于地理原因,每年的12月份,黑龙江下游的冰层可冻到一米多厚,渔民们开始在冰天雪地里挥舞着冰镩子镩冰眼在江上下冬网捕鱼了。为保持捕捞上来鱼的新鲜,不被寒风把鱼体内的水分抽干了,打上来鱼后,多次沾水反复地冻,使鱼的体外面结一层厚冰,当地人管这种冻鱼方式叫“挂蜡”。

  削冻鱼片儿前,先要把“挂蜡”的冻鱼拿到屋子里缓上。缓的时间要恰到好处,根据屋子里的温度而定。时间短了,鱼皮没有化透,剥不下来;时间长了,又会使鱼肉改变颜色,显得不那么新鲜了。一般来说,缓冻鱼的最佳时间是鱼皮已经开始融化了,而鱼肉又没有化冻的时候,趁着冻,用锋利的渔刀将鱼皮割开,用钳子夹住,整张薅下来。削冻鱼片儿,以大而薄者为佳。

  第一次吃冻鱼片儿,我颇踌躇了一会儿,迟迟不敢动筷。渔民不喜欢多说话,只是热情地让吃让喝,并且一再告诉我,冻鱼片儿一点也不腥。怕拂了主人的一片盛情和好意,只好夹起一片,蘸着碗里拌好的沾料放入嘴里。冻鱼片儿入口即化,既鲜又凉,竟没有一点儿鱼腥味儿,真是一道不可多得的下酒好菜呀!

  渗透着大自然的味道

  在四排乡,一位渔民朋友邀我下江打鱼,领略烟波之趣,高兴地答应了。到了中午,朋友把渔船靠岸,搬下一只小铁皮炉子。黑龙江上打鱼的渔船上一般都有铁皮炉子,可以烧炭,也可以烧劈柴,上面支口用来炖鱼的铁锅。

  用江水炖的当地的一种叫嘎牙子鱼听起来很原始,好像也很不卫生,给人一种又回到过去茹毛饮血年代的感觉。在江边炖嘎牙子鱼的方法十分简单,不用炝锅,只需添上半锅江水,把收拾好,洗干净的鱼放进锅里,再抓一把盐,放进去几只红辣椒和一段山花椒,也不用盖锅盖,敞着锅口架大火烧就可以了。熬鱼汤特别讲究的是火候,俗话说:“千滚豆腐万滚鱼。”便是这个道理。炖嘎牙子鱼汤的时间不仅要长一些,而且需用大火,最好能把鱼肉煮飞了,把鱼炖得皮开肉绽,才更能炖出味道。临出锅前,再放进去一把切碎的香菜末,味道会更加鲜美。

  这种看似十分简单,十分原始的炖鱼方式,但炖出来的鱼味道特别鲜美,使人只需喝过一次,便会永生难忘。古往今来,凡是那些最质朴的,最纯正的,最天然的,可能总是最简单的。不仅饮食是这样,任何事物可能都是这样。没有那江水,没有那江边略带腥味儿的空气,恐怕是再好的厨师怕也炖不出那样鲜美的鱼汤来!那里面渗透着大自然的野味,更有着北方渔民的剽悍和粗犷。

  等到铁皮炉子里的明火燃尽,朋友在岸边捡几块大石头把剩下火炭弄成一堆,又找来一根两三米长的棍子,插在那条八九斤重胖头鱼的嘴里,挑在火炭上反复地烧烤。那条大胖头鱼被火烤得鱼鳞炸裂,肉也有七八分熟了,朋友趁热把鱼肉撕下来放进盆子里。在江边没有那么多佐料,烤香几只辣椒,倒上醋,再抓一把盐,几个人团团围在盛着烤“塔拉哈”的鱼盆前,大碗喝酒,大口吃鱼,觥筹交错中,市井的喧嚣远了,物欲的追求淡了,滚滚的红尘也变得模糊了。

  席地而坐在江边的沙滩上,吃着烤“塔拉哈”,感觉不仅仅是对美味儿的享受,更是吃的一种原始文化,一种气氛。若是几个人坐在饭店里,或者在家里的饭桌上,慢条斯理喝着酒,是永远都无法体味到那种置身于黑龙江边旷野间的粗犷和剽悍,更无法体会到那种难于言表的慷慨激情。

  乌苏里江畔响渔歌

  赫哲族人民生活在北纬45度以北的严寒地区,有长达7个多月的结冰期。冬季到处是冰天雪地,江水结冰达1-2米。而这正是赫哲人民捕鱼的大好季节。他们的冰下捕鱼方法,既有网捕,又有钩钓。

  冬季捕鱼别具一番情趣。赫哲族渔民先在江面冰上建一小屋,在屋中凿一个直径1米的冰窟窿,关起门来,屋暗而冰下清亮,鱼游到冰洞处很容易被看到和叉中。过去鱼多的时候,渔人就坐在冰洞旁用笊篱向外舀鱼。半日工夫就可捕获上吨鲜鱼,利用天然冷冻,装箱运往各地。冬季捕鱼还有一种独特的干钩钓也非常有趣。这是一种小型捕鱼活动,无论男女老幼都能做。在冰面上凿一个面盆大小的冰眼,钓鱼人把系在短棍上的鱼线垂入水中,线的前端系有一个木质或金属的小鱼,小鱼身上有钩,不用任何饵料,只须轻轻抖动手中短棍,水中的鱼儿看见抖动的金属,误以为食物而吞吃上钩。

  赫哲人使用鱼叉叉鱼,是一种传统的技巧。鱼叉分不脱柄和脱柄两种。他们根据不同的情况来用不同的鱼叉。而且其叉鱼的方法也有许多种。喂窝子叉鱼。这是水浅时,喜欢吃草的鱼得不到草吃,这时叉鱼者把一捆羊草绑在江沿的木棍上,使草稍微沾着一点水面。叉鱼者坐在桦树皮船上,来回察看每个窝子。如果有鱼在吃草,便慢慢划船靠近,举叉投向鱼身。遇到涨水时,鱼能吃到足够的草。这时叉鱼者就划着桦树皮船,在江边来回察看,当看到鱼正在一口口不停地吃草时,就慢慢地靠近,举叉投去。然后放开鱼叉上的绳;随着鱼走,等鱼疲乏无力时,把鱼叉上的绳攫到船上,当鱼快要露出水面时,用另一把鱼叉叉在鱼的头部,然后才能提出水面。这样一条又肥又大的鱼就叉上来了。

  赫哲人不仅有纯熟的叉鱼技术,同时还能根据鱼在水中游动的波纹,来识别是什么鱼,从而决定使用什么方法来叉。草根鱼在吃草时,先把草衔在嘴里,然后用劲向后拉。这时水面上的水纹往两边分,叉鱼者看到两边分水的地方,就将叉横着侧面去叉,这时水中的鱼就被叉中了。在水深的地方,叉鱼者经常将两个鱼叉接在一起,然后再突然叉入水中。赫哲人叉鱼是非常有把握的,他们从来都是叉不虚发,可以说是百叉百中。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财经新闻
   第A20版:财经新闻
   第A21版:目击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4版:博览·人物/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美食专列/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2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优游食林
   第B14版:专版
   第B15版:专版
   第B16版:广告
渔猎民族的原始味道
浦东文华东方隆重呈现浦江游览
肯德基大玩“变身”策略
新民晚报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B12渔猎民族的原始味道 2014-04-03 2 2014年04月0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