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现在这道菜依旧是苏州名菜
当时老板石安仁以本店招牌菜斑肺汤、三虾豆腐、白汤鲫鱼等招待于右任一行人。这道斑肺汤是由斑鱼的肝制成的,斑鱼光滑无鳞,腹部白色有细刺,背部青色有斑纹,状如河豚,但只有两三寸大,又叫小河豚,是太湖特产。斑鱼肉质细嫩,鲜美如刀鱼。尤其以鱼肝制汤为胜,斑鱼肝入馔,早在清代就在苏州地区极为盛行。清人袁枚《随园食单》里有这样的记载:“斑鱼最嫩。剥皮去秽,分肝肉二种,以鸡汤煨之,下酒三份、水二份、秋油一份。起锅时加姜汁一大碗、葱数茎以去腥气。”
话说于右任尝了斑肺汤之后,大为赞叹。忙向店家打听菜名,由于对方说的是吴语,他将斑肺误听为“鲃肺”,当即索来纸笔,赋诗一首:“老桂花开天下香,看花走遍太湖旁;归舟木渎尤堪记,多谢石家鲃肺汤。”
从此,这道菜也就真的改名叫鲃肺汤了。现在这道菜依旧是苏州名菜。
在于右任的家乡三原县,有一家名叫“明德亭”的餐馆,这里的厨子张荣,擅长做一样拿手好菜——辣子煨鱿鱼,以及一道当地的名小吃——疙瘩面。
三原以前就有一道特色菜叫煨鱿鱼丝,张荣将其改良:放辣,用文火煨制而成。由于这道辣子煨鱿鱼远近闻名,以至于明德亭的生意特别好。一次于右任回老家,闻得辣子煨鱿鱼的名声,便专门去明德亭品尝。他一身便装,和大家一起在门口等位,恰好被来此用餐的三原县长认了出来,赶忙请进饭馆。厨子张荣见于胡子亲临,自然不敢怠慢,使出浑身解数烧制了一道辣子煨鱿鱼。于右任尝罢,顿觉肉质绵润、香辣爽口、滋味醇厚、回味无穷,当下赞不绝口。用餐后,于右任掏出银元买单,张荣哪里肯收。于是于右任叫人拿来纸墨,挥毫题下“明德亭”三个大字,并落款“三原于右任”。
这里提一下,于右任在民国书法界的地位很高,和谭延闿、胡汉民、吴稚晖三人并称“党国元老之书法四珍”,其中于右任的今草、谭延闿的行楷、胡汉民的汉隶、吴稚晖的古篆都是一时绝品。有意思的是,这四人也都是大吃家。此后,于右任每次回故乡,都必去明德亭品尝辣子煨鱿鱼。辣子煨鱿鱼至今仍是陕西名菜。
于右任和张荣一直保持交往,1948年4月,张荣从老家来到南京探望于右任,并为他做了辣子煨鱿鱼和疙瘩面。于右任心情大畅,为张荣题写了“名厨师张荣”。后来张荣将这几个字制成匾额,挂到自己的店里,真正成了“金字招牌”。
于右任一生为无数餐馆饭店题写过牌匾,也结交了无数名厨朋友。这里面最有名的餐馆要数南京马祥兴菜馆。这个餐馆开业于清道光20年,原设于南京雨花台中华门外米行大街,1958年迁至中山北路。在上世纪20年代时,餐厅以经营熘八样清真菜为特色,主要菜品有美人肝、松鼠鱼、凤尾虾、蛋烧卖等。于右任为其题写“马祥兴”匾额,使这里成为国民党要员经常聚会的地方,据说白崇禧也是饭店的股东之一。国共和谈时,张治中曾在这里设宴招待周恩来。
于右任结交的另外一个名厨是陕菜大师李芹溪。李芹溪名李松林,芹溪是字,还有个号叫泮林。字和号都是于右任为他起的,可见两人交情之深。
李芹溪是陕西蓝田人,陕西蓝田也是中国出名厨最多的地方。李芹溪13岁学厨,16岁可以独立操办宴席。1900年慈禧、光绪逃亡西安,李芹溪被召入行宫奉驾。他的拿手菜有清汤燕菜、煨鱿鱼丝、炸香椿鱼、金钱酿发菜、汤三元、温拌腰丝、酿枣肉等。慈禧对李芹溪的厨艺非常赞赏,亲书“富贵平安”四个字赐给他。然而李芹溪不为所动,他目睹晚清政治腐败,加之于右任的影响,所以产生了坚定的反清思想。辛亥革命时候,他率领一支厨师队伍参加西安起义,这或许是整个革命过程中唯一的“火头军”吧。
革命成功后,李芹溪在西安开设了曲江春酒楼。该酒楼1950年停业,1984年重新开业。以经营仿唐菜及曲江风味菜为特色。李芹溪厨艺精湛,又懂管理,所以酒楼名声大噪,在反袁斗争和北伐战争期间,成为国民党人经常聚会的地方。于右任回陕西组织靖国军时,曾到该店用餐,并为其中的两个餐厅题写了“唐醉白处”和“晋卧刘居”两块牌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