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套了,就先恢复秩序;要恢复秩序,就先帮居民“配”一把“自治的钥匙”。3年来,黄浦区五里桥街道中二居委党总支书记吴继莲一直在做的这件事,如今终于有了雏形。
这个小区是上世纪90年代造的商品房,只有71户人家。
物业公司要撤退,原因很简单,物业费太低,还常常被拖欠。小区不能没人管,居委会开了几次协调会,物业公司就是坚决不干了——商品房小区物业管理原本就该随行就市,赔本的买卖做不起,能撑到世博会结束,是给居委会面子。
物业把小区大门的钥匙扔给了业委会,业委会也说管不了,钥匙就转到了居委会。吴继莲接住了这个“烫手的山芋”。
小区大门洞开,迟早要出事,物业撤退了,可业委会是业主依法选出来的,本身也是业主,要对小区安全负责。
吴继莲一边赶紧请街道就业中心帮忙找合适的保安人选,一边向业委会说明利害,不管怎么样,大门先得有人看起来。
很快,保安、保洁都找到了,4名保安,1名保洁,保障小区先运转起来。
接下来,留人成了问题。保安、保洁是要付工资的,这笔钱从哪里来?
“巧的是,小区靠近第九人民医院,小区里的车位就成了重要的收入来源。”吴继莲说,一方面,她请业委会挨家挨户通知有车的业主按时付费;一方面,白天小区车位空出后,就请保安引导社会车辆有序进入小区停车。
“停车收入”不仅让保安、保洁的工资有了源头活水,更让业主实实在在提升了生活品质,“一年来,小区里装了9个探头,居民有了安全感。”吴继莲说,这个不小的变化,让业主感觉到,小区管理要有秩序,大家的日子才好过。
因为还没有正式聘请新的物业公司,3年来,这个小区没有收过物业管理费。“但将来收费是一定的,业主要对自己的财产负责。”吴继莲说,如今,停车收入、小区支出,居委会都记着一本“清楚账”,每个季度都要公示;将来,小区物业管理会更规范,关键,业主要想明白,房子是自家最大的一笔财产,有什么理由不主动参与把财产管管好,“如今,居委会是在帮居民配一把‘自治的钥匙’,这把钥匙迟早要交到居民手上。”本报记者 姚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