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书画向来占据艺术品拍卖的半壁江山,本次敬华各大专场亦是名家云聚、精品荟萃、题材多样、品类丰富,下文仅甄选解读数幅精品以飨藏家。
在我国近现代绘画史上,素有“南黄北齐”之说,“北齐”指的是花鸟画巨匠齐白石,而“南黄”说的就是安徽的山水画大师黄宾虹。此次春拍中的《嘉陵山水图》是黄宾虹写实时期的经典之作,黄早年深受新安画派的影响,50岁以后,画风逐渐趋于写实,是图疏淡空灵,细而不纤,粗而不犷,营造出幽寂、深远、峻峭的山水景象。该作品曾出版于1925年的《华南新业特刊》之上,并著录于《黄宾虹年谱》。而另一幅《仿董巨山水》则作于81岁,此时已步入其“黑宾虹”的艺术时期,黑密厚重、浑厚华滋已然体现。与之遥相呼应的是齐白石的《春红翠影》、《东篱菊黄》、《紫藤蜜蜂》、《老鼠油灯》,四件作品的题材均是其最爱的花卉草虫、果蔬农具、虾蟹鱼蛙以及禽鸟动物,对这些处处可见的生活器物,齐白石悉心写之,他用平民百姓的生命活力与真情实感,将文人绘画的精简雅趣从高阔的云端带进了现实。
而画坛另一位巨匠李可染则将中国画山水的风神气韵从传统的文人写意推至现代抒情写实,由意境创新带动笔墨创新和结构创新,成功建构起刚健清新、凝重深邃,有鲜明时代精神与强烈艺术个性的新型中国山水画。于1963年创作完成的《雁荡百岗》是了解李可染山水写生观的演变,认识李家山水画面貌特征的关键作品。1954年至1965年,这11年被称为“开拓期”,是李可染艺术变革的重要转折期。他数度登上雁荡山,画了一批写生作品,并由“对景写生”发展到“对景创作”。将西洋近代绘画注重感性真实和对象个性的特色融入中国画的笔墨形式之中,开始给作品注入了新鲜的生命感受和现代特色,使他的山水写生与创作向着一个高峰迈进。《雁荡百岗》体现了李可染山水画中对山体塑造的饱满、结实、紧凑的特征。而在层层渲染的墨色山林中,处处都有令人眼前一亮的神来之笔,如近景处表现溪水活脱出挑的“飞白”;“留白”的村落,画家巧妙地制造出强烈的对比,通过几处亮点串联成画面的观赏线索,呈现了物象本质特征的极致追求。《云山田园》亦是同时期创作完成的佳作,图绘青山陡峭挺拔,黑密厚重;梯田排列,水光明净;换面布局疏密有致,或密不透风,或疏可跑马,积墨法日臻成熟。李可染另两幅佳作《雨后烟邨》、《草坪放牧》亦均为近现代书画场次的重要拍品,势将为众藏家钟情。
中国书画拍场近年始终处于风尖浪口的非一代宗师张大千莫属,所谓五百年来一大千,用“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来描述他最不为过。张大千的人物画,“高士”题材占了七成以上。张大千画高士亦喜欢与劲松或古木为伴。他在绘制背景的时候,往往随着人物的改变而取用不同的笔法,《拟唐人孙位高逸图》、《竹林高士》、《仗经图》、《泽畔行吟》均是其高士题材精心力作。其花鸟精品《红叶小鸟》意趣不俗,寓情于景,直指人心。另有与其兄合作精品《穿林啸月》亦是不可多得的动物画佳作。
另一位画坛巨擘傅抱石于本次亦有上乘佳作上拍,创作于1963年的《峡江杨帆》不仅在笔墨上体现了傅抱石的个人风格,意境的营造也很有味道。江河蜿蜒,层峦叠嶂,右下角几叶扁舟在云雾缭绕的重山峻岭下鼓帆急进似有“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意境。而正是这若隐若现的江河、云雾穿插于墨色间,留白面积不大却恰到好处使得画面层次丰富,亮堂灵动。另一幅《浮云高士》,画面用墨酣畅,水、墨、色的融合浑然天成,尤其以墨法表现最为出众,浓墨处浓黑透亮,淡墨处隽秀朦胧;用笔则挥洒自如变幻莫测,在墨色半干半湿时,以散锋乱笔肆意挥洒,而后又仔细收拾,点画之间洋溢着不受束缚的才情和大气磅礴。
齐白石、张大千、李可染和傅抱石等人的画作如今都已迈入了亿元大关,而江南烟雨孕育的才人谢稚柳,在千载传承的笔墨中,觅得了典雅蕴藉的精魂,从市场表现来看,其价格与作品气质相符,同样以一种温和的姿态平稳上扬。谢稚柳书画收藏基础广泛,市场极为钟情他中期具有宋人院体绘画气息的“富贵风”作品,本次春拍中的《竹树小禽》正可看出其俨俨的宋画气息,颇有宋人遗意。画中树枝、红叶和小鸟皆用工笔,而竹石则兼工带写,使画面层次历历在目。构图上虚下实,鸟所视处留以空白,引人遐想。其格调秀逸,精美绝伦乃是谢稚柳结合宋人风格与自己生活经验的一大成果。在不断汲取前人精华的过程中,谢稚柳步入了晚境,水墨越发波澜荡漾,色彩越发缤纷浓丽,苦篁斋里清新明媚的小桥流水,蜕变成壮暮堂里爽迈雄健的大江东去。《叠嶂惊涛》便是其晚年的山水力作。此画原为真如精舍所藏,虽然真如精舍的藏品中,谢稚柳先生的精品数量颇多,但《叠嶂惊涛》无疑是其中光彩焕发的佳作之一。此幅山水未署年款,为上世纪70年代后期所作,近景高崖奇峭,远景江村闲适,融清峭与朴实自然为一体,呈现出一种江天开阔、气势壮观的景象。江水细笔勾勒,亦可见谢稚柳深受宋代画的影响。此种画法在谢稚柳山水画中并不多见,堪称佳构。
在此次敬华春拍中,还有黄胄、溥儒、陆俨少、郭沫若、程十发、丰子恺、钱松喦、启功、唐云、朱屺瞻、应野平等诸多名家力作,因篇幅所限未能一一细数,望众藏家静待预展,一睹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