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市场 今非昔比
说到这一“惊人之举”,许霈霖表示难度的确不小:“上世纪80年代一台戏往往一演就是大半个月,而现在一个戏演二三场就要‘鸣金收兵’了。”虽然戏曲演出市场今非昔比,但这次“嘉年华”依然在短短半个月里排出了11出戏,许霈霖表示,很重要一点是基于对上海演出市场的信心。他认为,就戏曲演出市场的成熟而言,上海在全国是名列前茅的,“在上海,观众已经渐渐养成了文化消费的习惯。”著名徐派小生钱惠丽也认为,经过多年培育,上海的演出市场已比较成熟,“靠送票满座有什么意思,我宁可只有三排观众。”钱惠丽坦言,不送票做出了规矩,要看戏的观众自然就会自己买票。
经典老戏 仍受欢迎
这次“嘉年华”推出的11出戏中有9台经典剧目。许霈霖认为,如今的戏曲界,很多院团都把精力和资源集中在打造新创剧目上,传统戏的市场价值及其对戏曲发展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许霈霖看来,要守住越剧韵味、提升演员功力、聚拢观众热情,保持传统经典的曝光率是非常重要的。钱惠丽这次主演《红楼梦》和《孟丽君》两部大戏,她说,虽然《红楼梦》自己演了已经超过千场,但从来不担心没有市场,“像《红楼梦》,只要演就有市场,这就是传统戏的魅力。”许霈霖认为,对于越剧老观众而言,看这些已熟到自己都会唱的老戏,同样也带有自娱自乐的成分,这也是老戏久演不衰的原因之一。
市场摸底 想推新剧
推出这样一个项目票房压力确实不小,但剧团也因此有所得益。首先是降低了演出成本。据介绍,一般剧团演出,哪怕是演一场戏也至少要有一天装台时间。而这次的11出戏除了由于周末两天已排定京剧演出之外,中间几乎没有停顿,无形之中降低了剧团的演出成本。李莉表示,现在越剧院每年在上海的七八十场演出分散在各剧场,而此次集中演出可以让观众从容选择。剧院一直希望有自己固定的演出场所,这次集中演出就是想要“摸一下市场的底”。在李莉看来,人才培养、剧目创作都和市场分不开。李莉还透露,明年剧团还计划挑选一二出有市场号召力的剧目在固定场所连续演出,希望能够形成“驻场演出”的效应。而许霈霖则透露,《甄嬛》很有可能会担此“重任”。
本报记者 王剑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