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地区有一位老师,先后在海门、南通、如皋等数县的6所中学担任领导职务,品德高尚,业绩非凡,有口皆碑。他的名字叫朱建章。教师节之际,我们更加怀念他。
朱老师1906年生在海门的一个农民家庭,就读并毕业于张謇创办的通州师范学校。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担任海启(东南)行署督学、学区主任等职。抗战胜利后奉命创办和领导东南中学,解放后历任海门中学党支部书记兼总务主任,金沙中学党支部书记兼校长,平潮中学党支部书记兼校长,如皋师范副校长、党支部书记,如皋县江安中学党支部书记兼校长等。他在教育领域的奉献,几乎惠及整个南通地区。
我是1949年暑期参加南通专区大中学生夏令营之后,由如东中学转去南通县平潮中学读书并担任学生会主席。时任校长的朱建章老师,对我言传身教,大力栽培,严格要求,介绍我加入中国共产党,为我的人生指引航向。我在平中短短一学期,朱老师的人格魅力却在我心中树立了一座永恒的丰碑。
在平中,朱校长那时四十岁刚出头,显得老成干练,豁达大度。当时平中师生的思想状况比较复杂,学校基础设施也很欠缺,朱校长一方面着力抓教学与校舍建设,另一方面注重做思想工作团结人,把学校管理得井然有序。他思维缜密,举止儒雅,处事审慎,顾全大局,以其朴实无华的风格,善于包容的涵养,将学者风范、长者风范和领导者风范融为一体。前不久我读到由朱老师后代和学生集体撰写的《人民的校长朱建章》一书,他当年的同事和学生异口同声称赞他是“校长榜样、教师楷模”。这让我了解到朱老师更多的感人事迹。
他忠诚于教育事业。工作变动频繁,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切听从党组织安排。
他勤奋办学。1949年1月31日海门解放,他遵照南通专署指示,将县立海门中学、私立海门中学与他所在东南中学三校合一,创办新的海门中学,其后夜以继日地主持整顿修缮简陋校舍,使之大为改观。解放初期平潮中学规模很小,他四处奔波,筹集资金,节约开支,开辟了平潮中学分部(二院)。1958年底到江安中学,正逢“大跃进”困难时期,他继承和发扬“抗大”优良传统和校风,因陋就简,攻坚克难,努力培养又红又专、廉洁奉公的人才。
他以人为本。遇有师生中出现的不良行为,态度鲜明,但从不上纲上线。他总能和风细雨,换位思考,寻找双方沟通的结合点,使当事人心悦诚服。有一位老师背着沉重的历史包袱,不肯在履历表上实写,一再与组织上顶牛。朱校长一视同仁对待他,语重心长开导他,令其感动,终于化解了这位老师的疑虑。
他严以律己。江安中学一度高考成绩欠佳,朱校长主动承担责任,设法弥补理科师资薄弱环节。
他爱生如子。平潮中学用房紧缺,朱老师租住一小间民房。远道而来的一位女生要求寄宿,朱老师主动让她与师母同住,自己搬到学校与一位职员合住“地板裂缝、中间部分凹陷”的宿舍。在如皋师范,隆冬之夜他常到学生宿舍查铺,抚摸衣着,给盖被子。对家庭经济困难者倍加关照,不让辍学。
他艰苦朴素。经常穿的是两件中式的由朱师母自织的土布褂子,一件白底蓝色方格,一件灰青色。只是在重要场合,才穿一穿卡其布中山装。
朱校长的敬业精神和道德操守,为人师表。他是一位真正的人民教师,一位名副其实的平民教育家。
朱老师暮年有一句自励的话语:“我虽老了,能力有限,但就是一堆垃圾,也要发挥它肥田的作用,何况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呢!”这正是他高尚人格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