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尽管写海的人比海里的鱼儿还多,可我仍然固执地毫不知趣地要写一写海。
我认定,品评海的人再多,也只是“沧海一粟”;我深信,纵然写得不够海派,大海也会海涵。
二
伫立海边,你欲言又止。
有多少心事和苦衷,都一股脑儿倒给大海吧,它自始至终接纳你的倾吐,始终是你的一个耐心倾听者。
待你倒光,待它听毕,它便绘声绘色地向你倾诉自己的不幸与追求。你瞧见奔涌的浪涛了吗?你听到哗哗的潮声了吗?
大海将自己摆在与你平等的地位。
于是,你们交上了朋友,交上了。
大海是一位值得信赖的朋友,对谁都一视同仁。不论是初次见面、久别重逢还是朝夕相处,它都敞开一样的胸怀,捧出一样的大风、一样的浪花、一样的帆樯、一样的海鲜、一样的贝壳、一样的滩涂……
大海历来就是大方而又很阔气的,一直“阔”到今朝,还将永远“阔”下去,脸却始终不变。真“阔”者,随和而不夸海口。
三
大海,活脱脱一块浮动的“液体海绵”,一块无垠无际的“液体海绵”。人类不管有多大的痛苦、忧伤和烦恼,它都吸得干,而且从不饱和。随后,趁你腹空如洗时分,它再一鼓作气地将信念、希望和力量奉还给你。
有海做朋友,心里能不踏实吗?
四
与人一样,海也有它鲜为人知的一面。你领教过大海狂暴时的情景吗?
那是在它患病而疼痛难忍的当儿:它咆哮、怒吼,惊涛裂岸,骇浪排空。其势铺天盖地,其力震天动地,恨不能一口吞下天和地,其实,这光景除了海,已没有天和地了。
过后,你看见了露出水面的礁石——那是大海排出了体内的结石,这时它才逐渐平复。你若侧耳细听,还能依稀听到它轻微的喘息。
神圣、神秘、神奇而又襟怀宽广的大海,尚且有生病和发脾气的时候,何况吃五谷杂粮、揣七情六欲的易得结石的我辈?能有海量,已经很了不起了!
五
大海的心胸有谱:一艘巨轮也罢,一叶扁舟也罢,它们航行也好,飘荡也好,只要敢于与风浪对话,与湍流较劲,那耸起的桅杆上,就定然会高扬无畏和尊严。
如果老是风平浪静,那还能叫大海吗?难怪它掀起波涛敲打,提醒下海者注意安全。不过,大海还是激赏在浪尖上散步的人与船只,并果决地给他们发放通行证。
大海召唤所有勇于冲浪的船舶,都投入它的怀抱,参加操练。
在海的广场上,百舸争流尚不够编组,千帆竞发也只不过是一支小小的仪仗队。
六
大海在翻腾、论述。
倘然你用心观察,便可发现,它每一个跌宕的波峰与浪谷,都不是上一个的翻版。
如若你静心谛听,便会发觉,它每一声言说的激越与低徊,都不是上一声的重复。
博大精深,孕育了气象万千。
七
无数闯荡大海的生命消失了,可大海还在;无数吟咏大海的诗人淡出了,可大海还在。它那进退自如的潮汐,演示着涨落的哲学。它总是及时地伸出无数只手掌拍打堤岸,劝导时人:别荒疏了功课。
八
就这样,新的生命接着闹海。
就这样,新的诗文继续弄海。
大海是生命的摇篮,也是诗文的产床。
九
题目谓之《品海》,却大都是“形而上”之品,此刻,避虚就实,来一点“形而下”之品吧:我舔尝了溅上船舷的海水,那滋味,像人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