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囡”祝玉婷,1986年出生,2008年刚参加工作,2014年就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她现在的“头衔”是浦发银行上海分行闵行吴中支行副行长。说是副行长,其实她所在的吴中支行是“二级支行”,相当于银行的一个营业所,全支行一共才7个人。成立17年的吴中支行前11年年存款余额都在2亿元左右,她入职后的6年,在她的努力和带领下,吴中支行存款余额今年最高峰超过了10亿元。
祝玉婷履历中,荣誉排列了一张A4纸:2009年度上海分行最牛理财经理,2011年度浦发银行十佳青年,2012年上海市杰出青年岗位能手、上海市金融服务精英、上海市十佳理财之星,2013年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201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两个月骑车遍访银行“减肥”6公斤
吴中支行位于闵行区莲花路吴中路口,小小的一个银行网点。作为理财经理,祝玉婷每天提前1小时到银行,看看哪些理财产品值得关注、哪些客户需要联系一下等等;每天下班后也不能马上回家,有些客户专门喜欢下班后找她聊天……
正是在这样的繁忙、细致的工作中,祝玉婷维护着4400户客户(一般银行一个理财经理维护300到800户客户),其中存款余额在30万元以上的贵宾客户904户。截至今年6月末,祝玉婷个人维护的客户总存款余额5.3亿元,半年完成中间业务收入130余万元,这一成绩已是她连续第4年名列上海分行第一位了。
这么一个“吸金高手”,6年前从华东政法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时,祝玉婷却只办过一张银行学费卡,属于地地道道的“理财菜鸟”,但她肯动脑筋也愿意吃苦。刚进入吴中支行那会,虽然培养方向是理财经理,但必须做9个月的大堂经理,“就是在银行大厅里给客户取排队的号码,但我愿意多问一句,用个小本子记下客户的要求、联系方式,后来做了理财经理,这些在大厅里认识的客户很多都成了我最具忠诚度的客户。”
做大堂经理的最初两个月,也就是2008年的七八月份,祝玉婷还干了一件事,双休日休息,她就骑着自行车,逛遍了徐汇区她家周边的23家各银行的网点,进去就找理财经理,要开户、想理财,并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我就是用这种笨办法,通过与各家银行的不同理财经理面对面交流,学习理财知识,而且更大的好处是,市面上有什么理财产品,我都能收到信息,方便给我的客户做横向比较。”
两个月跑下来,祝玉婷瘦了整整6公斤。
受尽委屈也要为客户凑齐100个5角硬币
与祝玉婷交流,会发现她的脸上始终挂着微笑,但她说自己原本是一个十分内向的人,是这份工作“倒逼”她变得越来越外向,“做理财经理,尤其是成为副行长后,除了要具备金融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交流和沟通能力。”
一个炎热的午后,一位先生来网点兑换100个新的人民币5角硬币,因为没有预约,柜面拿不出100个这样的硬币,这位先生就开始闹,不仅堵住了柜面,还提出了一些无理要求。祝玉婷上前了解情况,换来的却是谩骂和口水,她安抚住客户后,自己一路小跑,在周边多家银行多次兑换,终于凑齐了100个5角硬币。看着满头大汗的祝玉婷,客户当时并没有说什么,但事后其爱人主动到银行表达歉意和谢意。
做服务工作很多时候需要换位思考。为了能有一些“切身的体会”,祝玉婷在向客户推荐了某些理财产品前后,往往自己也会少量买进这些理财产品。她有一位客户购买了一个主要做股票的基金产品,2011年10月,该产品已从1元钱跌到0.82元,100万元跌至82万元,而当时股市还在持续下跌。祝玉婷比客户本人还着急,建议其赎回基金产品,转投债券型产品。一开始,这名客户误会她“在卖自己的指标产品”,一度恶言相向。但祝玉婷并不“退缩”,多次沟通,甚至上门拜访,终于打动了这位客户,采纳了她的建议。两年之后,重新购买的产品从1元涨到了1.12元,净赚12万元,而原先的基金则已跌到了0.70元,一进一出,等于净值增加了20多万元。不久后,这位客户将自己的多名好友介绍给了祝玉婷。
像女儿一样对待不是客户的老年夫妇求助
我们听说过银行小伙天天陪大妈跳广场舞,继而取得大妈们的信任、吸引了很多存款,在银行业内大家戏称这样的小伙是“师奶杀手”。祝玉婷对此的理解是:做理财经理,眼里不能光有“钱”,更重要的是要有“人”,因为客户心中“人人有标准、个个有杆秤”。
祝玉婷所在的吴中支行,每天的客流量也就四五十人,不是那种“天然的吸储大网点”,附近又有9家别的银行网点的竞争,祝玉婷和她的小伙伴们是怎么做到年储蓄存款10亿元的呢?诀窍可能不是“做生意”,而是“做人”。
祝玉婷对认识的人、自己的客户非常热心,甚至对素不相识的人也一片热忱。去年年末的一天,一对原本在湖北插队的上海知青老夫妇,拿着一本杂志来找祝玉婷,原来祝玉婷在这本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购房规划的文章,而这对老夫妇也想落叶归根,在上海买房。祝玉婷详细了解了他们的资产和购房需求后,结合当时国家的房产政策和上海房地产市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先租后购”的建议,因为这对老夫妇不是上海户籍,有很多“政策问题”,祝玉婷一次次地陪他们咨询、解决,最后为老夫妇先找了租的房子,直到最近又参谋着帮他们圆了购房之梦,而这对老夫妇从头到尾都不是浦发银行的客户。
根据客户的不同喜好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
普通民众面对银行工作人员,总有一种“捂紧自己口袋的警惕感”,认为银行就知道赚钱,所以要真正赢得客户的信任,实在不易。
沈先生是一位普通客户,经常到银行存款,年过花甲的他独自居住,膝下一儿一女各有各的事业,平时见面很少,沈先生多次在下班时间与祝玉婷聊天,其间透露着他对亲情的渴望。今年春节前后,到了沈先生的生日,祝玉婷照例发去了生日祝福短信,她回头一想:“沈先生的儿女都是忙大事业的人,会不会刚好忘记沈先生的生日呢?”犹豫半天,她拨通了沈先生女儿的电话:“没有冒犯的意思,就是怕万一您忘了,我就是提个醒。”沈女士在电话那头说:“哎呀,我这忙得还真忘了,要不这样,我叫上我哥,也麻烦你抽空一起来。”这次生日聚会后,沈家人把祝玉婷当做朋友,有家庭聚会就会叫她一起热闹热闹。
祝玉婷说,客户由于年龄、职业、经历等不同,偏爱的沟通方式也不一样,“有的喜欢当面聊天,有的怕吵只愿意接收短信……我就一个个全记住他们喜欢的沟通方式,分门别类地采用不同的方式联系他们。” 本报记者 金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