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东路(四川南路-紫金路)路段,这里位于延安高架旁。人行道上种了20多棵大梧桐,每棵树上都绑着4根长约4米的斜拉绳,一头绑在树干上,另一头向梧桐四周延伸,固定在高出地面10厘米的螺丝栓上。记者粗略丈量,螺丝栓距树根约1.3米,这么一来,斜拉绳、树干、地面形成一个个三角形空间,路人无法从三角下穿过。
最夸张的是延安东路(溪口路-江西南路)路段,人行道本来就不宽,被占三分之二后(见图,陈浩摄),只剩下约1.2米的地方,而这样狭窄的空间还要被一旁垂下的灌木侵占少许,让人行路困难。
记者致电黄浦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绿化署办公室的施女士解释,每年6月底至9月底是上海的防汛期,绿化部门都会用斜拉绳固定树木,以防被大风刮倒。同时他们会派人巡视红白警示的损耗和尾绳是否脱落。
该局绿化管理科的黄科长补充说,这个方法是世博会以后开始使用的。外滩、中山东一路、中山东二路、西藏南路附近都种了16-19米的全冠梧桐树,这种树相比普通行道树来说,树冠更大,更加美观,所以重心相对较高。种植初期,他们在相应路段的地砖下埋了螺帽,到防汛期再旋上螺丝栓固定绳尾,这是目前为止最有效的固定高壮树木的方法。关于夜间安全问题,黄科长认为这些路段照明措施还行,红白警示带在夜间也能起到警示效果。至于延安东路(溪口路-江西南路)斜拉绳“跨度”较大,影响人行道过窄这一情况,他们会派相关人员去现场核实。此外,他们已上门看望了网友父亲。
本报记者 陈浩 实习生 黄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