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义卖筹款10万余元
“牵手艺术彩虹 献给未来地球”——少年儿童慈善创意艺术活动项目起源于今年年初,由市慈善基金会和市儿童基金会主办,市慈善教育培训中心等6家单位承办。项目实施一方面是为贯彻落实市教委《上海市“青少年艺术教育彩虹行动计划”》,开发少年儿童创意天赋和艺术智慧;同时也在关注特殊和贫困家庭少年儿童的知识扶贫,培育少年儿童的慈善之心。
目前,项目已经完成了冬、春、夏三个阶段。其中,“献给未来的地球—2014冬季少年儿童慈善创意艺术周”1月18日至25日举办,360多位少年儿童捐出了380幅绘画作品,作品义卖共筹集善款58600元,捐给残障、智障、自闭症的孩子和困难家庭的孩子学习创意艺术。刚刚结束的夏季艺术周期间,义卖善款也达到5万余元。
困难儿童体验艺术之旅
在春、秋季开展的“启智童艺”艺术之旅活动中,残障、智障、自闭症和贫困家庭的少年儿童走进创意设计师工作室、高校创意中心、社会博物馆、艺术馆、都市农庄等参加各类创意活动。活动帮助他们开启自信自强、愿意尝试新事物的艺术观,提升孩子们创意艺术素养,让他们终身受益。
今年春季举行的10站“启智童艺”公益艺术之旅活动吸引了500多位少儿参与。孩子们在剪贴、书法中放飞创意的梦想,制作陶艺倾听来自泥土的声音,在都市农庄创作别具一格的蔬菜艺术画。
雷艺术工作室已经第二次参加“启智童艺”公益艺术之旅活动。今年6月14日,他们接待了33名外来务工者和特困家庭的孩子。
当天的活动中,年龄稍大的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了解中国书法的渊源,学习了书写“横、撇、竖、捺”的基本要领,尝试运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将书写的毛笔字描绘成一幅幅憨态可掬的图画,把“日”字改画成俏皮的笑脸,把横横竖竖的笔划改画成一幅有进有出、扑朔迷离的迷宫。年龄稍小的孩子则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小手把各色彩纸撕出各种形状,再黏贴到白纸上,创作出一幅幅色彩斑斓、充满童真幻境又极富空间立体感的创意剪贴画。
其中一组孩子发现:如果自己独立完成一幅作品,彩纸不够;自己构思的画面怎么都贴不好,但“队友”却很擅长。他们在相互交流中很快结成了“合作小组”,取长补短共同创作出成功的画作,得到了指导老师的赞扬。通过小组活动,孩子们了解到,创意设计的成功需要合作,“三个臭皮匠肯定能胜过诸葛亮”。
本报记者 徐轶汝
本周慈善动态
● 百领社相声义演
“爱聚职场——关爱贫困家庭白血病患儿”2014百领社相声义演活动10月15日启动。今年的演出分为3场,分别于11月22、23和30日19:30在上海大宁剧院举行,每场可容纳1115人次。义演的演出票款所得将全部捐赠给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并通过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帮助贫困家庭的白血病患儿渡过难关。
市民们可通过中演票务通、大麦网、东方票务等网站购买到义演门票,也可以直接捐款到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的捐赠账户并联系主办方(联系电话:021-60319676),主办方将及时寄送门票到市民手中。
● 学霸养成计划启动
10月22日下午,在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内,沪江网向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捐赠了价值100万元的英语学习卡,通过上海交通大学慈善爱心屋向交大学生发放,让热爱英语,却又支付不起高昂培训费用的学生得益,争当“学霸”,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这次“学英语、赢未来”学霸养成计划是市慈善基金会探索的一条与互联网企业合作的新思路,捐赠模式不断改变,合作企业的领域不断拓宽,更倡导与同一家企业多元化合作,形成钱款、物资、服务等多种形式捐赠齐头并进。
● 公益复明惠千名老人
2014公益复明“夏令行动”开展以来,5000多名社区老人接受了白内障、眼底病等致盲性眼病的公益筛查,还为1000多位白内障患者做了公益复明手术,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白内障已成为第一致盲性眼病,80岁以上发病率达80%。主办方表示,凡城镇医保、居民医保、农村镇保老人,以及百岁老人,均可享受白内障手术自负段减免服务,并对低视力等有视力障碍的残疾人提供医疗援助,有需求者可以拨打附老年基金会光明热线:6629-8888预约。
本报记者 徐轶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