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去加州时,我才知道橙县有一所尼克松图书馆。橙县很大,从我寄寓的尔湾去尼克松图书馆,车程花了半个多小时,沿途所见,除了绿野还是绿野,加上头顶上的蓝天白云。
尼克松图书馆其实就是尼克松故居。我们到时,门口已停了10多辆轿车,周边安静得半天不见一个路人,好在我已习惯了加州的这种安静。
尼克松图书馆是一个由围墙包围、带庭院的红瓦白墙的建筑群,四周被绿地环抱。爬满绿色植物和白色花朵的围墙上刻有“尼克松图书馆”标志,一面美国国旗在建筑群上空飘扬。如果生前无大过,历届美国总统谢世后,由政府出资加上社会捐资,会在他们故乡造一个像样的纪念馆和图书馆。公平无欺。尼克松亦然。
橙县是尼克松的故乡。不是所有到美国的人都会知道。
尼克松故居是一所20世纪初美国普通乡间小屋,尼克松出生在这所小屋,他的青少年时期也在这所小屋里度过。尼克松故居,一栋简陋到不能简陋、普通到不能普通的小屋,底层算是厅了,从起居室到餐厅,到厨房,一览而无遗。因为小,尽管室内摆设简朴,家具依然拥挤,以致参观者只能列队雁行。唯一显山露水的是起居室内那架旧钢琴,让人或能引发遐想。二楼是卧室,没有让上去。尼克松父母加上一群孩子,估计只能打地铺睡了。
实在很难想象,一个美国总统故居会是那样一所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小屋,就像绿野仙踪故事中让飓风卷走又压死女巫的那样一所小屋。虽然加州气候好过堪萨斯,黑瓦白墙,绿树掩映,毕竟是尼克松小屋,总统故居。美国历史上有不少平民出身的总统,尼克松是其中一位。
尼克松图书馆通过花园与尼克松小屋相连,进入图书馆需要门票,每位9美元。付过费,讲解员会陪同步入大厅并作介绍。尼克松图书馆由大厅、展览厅、电影放映厅、消费区和尼克松故居及花园6个部分组成。电影厅循环播放尼克松生平,30分钟一轮。
花园有水池、长廊和花圃,典型美国式的庭院草地,我们去时正在新建一些东西。其实,那里最本色最能留下记忆的东西,也就是尼克松小屋了。记得小时候看过一本叫《唐尼和奇怪的门》的书,说是一个名叫唐尼的城市男孩,有一次无意间推开自己家后院的门,发现走进了一个印第安部落,他经历了许多有趣的事情,还跟一个印第安男孩交了朋友。后来,当他带着大人再推开那扇门时,里面除了大人们历年堆放的废旧物件外,空空如也。那天我们推开门后,见到的是上世纪一个美国总统出生和生活过的小屋。就像时间隧道,活着的人和逝去的人在那里相遇,就人类历史文明平等交换看法。
在我们之先,已有一批参观者先进了尼克松小屋,后来者便在门外伫立等候。人们二三成群,轻声慢气,低首耳语,如同在晚会沙龙之客厅、阳台上,这是又一种文明景象。
回顾一个政治家的一生,与回顾一个平常人的一生十分相似,其背景是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段历史的回顾。从展出内容看,尼克松有过一个美满家庭,夫人和女儿都是绝色佳人,一家人彼此相爱,这也是人生足以自豪之处。
展览大厅用蜡像形式突现了当年毛泽东、周恩来和尼克松等中美政府领袖会面的实景,与电影院播放的尼克松生平纪录片互为映衬。中美建交,是上世纪影响中美和世界历史进程的一件大事……
十日谈
寻访名人故居
王安石择半山而居,明请看本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