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一家关门许久的店铺又迎来了新主人—— 一对做蔬菜、水果、冷鲜肉生意的年轻夫妻。我是个“买汏烧”,家门口新开了家蔬果店,自然要进去探个虚实。
小夫妻正蜷缩在货架一角吃晚饭。见我到来,男主人赶紧起身招呼。交谈得知,这对小夫妻来自安徽明光,男的姓王,女的姓骆,来上海打工快一年了。让我诧异的是,这对小夫妻还是残疾人——男主人自嘲道,你看,我缺了只左手,她哩,右腿有点残疾……生意场上的人我见的不少,但像他们都有肢残的倒还真的不多,可以想象,他们碰到的困难和不便肯定要比常人多。
我看了看货架上陈列的蔬果,碧绿爽清,非常新鲜,而且比其他地方便宜得多。
一天早晨,我在店门口瞧见小王正用右手往那台小黄鱼车上放东西,我问是不是送货上门?他捋了一下额头上微微沁出的汗珠,腼腆地点点头。晚饭后我又经过小店,只见女主人正弯腰整理着货品。我问,你老公还没回来?她放下东西,直起身子笑道,估计还要点时间。我问,需要送货的客人很多吗?她说,有六七户,都是周边小区行动不便老弱病残的独居老人,因此我男人除了为他们送货,还要定期帮他们打扫卫生,整理家务、拉拉家常……我想,这小伙倒是挺会“拉生意”的!
后来,居委干部来家访,我顺便提起了这对残疾夫妻。不承想,居委干部的一番话让我对他们刮目相看:那对夫妻小店开张的第二天,小王就找到居委毛遂自荐,要求为社区里需要帮助的老人奉献一点爱心。他每周都要为受助的独居老人免费送一次蔬果,此外还定期到老人家里拾掇家务,忙不过来的时候,有时还叫上老婆一起做……小骆受感染,也参加了居委组织的“开心家园”活动,一有空便去需要帮助的家庭,成为这个活动的骨干分子。
巧得很,那天,我又在社区报上读到了他们的事迹。原来他们都是在福利院里长大的弃婴,如今他们这么做,只是对社会的一种知恩图报的回馈……
原来如此!我被深深感动了。这对年轻夫妻,虽然肢体残疾,但他们的内心洒满阳光,岂不是值得我们好好思考、学习吗?